国际贸易问题


经贸论坛

  • 中国出口实现功能升级了吗——纳入功能分工的新视角

    王振国;牛猛;张亚斌;

    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期,中国出口如何实现功能升级,是打造贸易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1999—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表和最新编制开发的劳动力职业数据库,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采用前向关联分解方法,测度了中国总体和行业从事管理、研发、市场和制造活动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据此对中国出口功能升级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并借助链式结构分解分析技术对中国出口功能升级背后的驱动因素作深入考察。结果显示,在1999—2014年期间,中国出口实现了一定的功能升级,其中市场实现了更大的绝对升级,而研发则实现了更快的相对升级,并且这种升级在劳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行业间具有差异性。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功能升级主要是由出口规模的扩张,尤其是对发展中经济体出口规模的扩张,以及国内中间投入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而国内部门分功能的增加值率下降抑制了中国出口功能升级。

    2021年06期 No.462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6 ]
  • 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吗

    王恕立;吴楚豪;

    本文使用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引致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属地省份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产生经济效应的影响范围介于1000~2000公里,在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要大于不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与非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均存在转移效应,同为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的转移效应更为突出;在考虑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情况下,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其他省份的实际GDP增长率,中部和西部等内陆自贸试验区的负向影响更为突出。

    2021年06期 No.462 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2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40 ]
  • 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其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党琳;李雪松;申烁;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不断提升制造业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是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2015年49个国家的网络就绪指数和这些国家15个制造业行业投入产出数据以及通过产品层面计算得到的行业国际贸易数据,构建了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运用国家、行业、时间多维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通过识别国家网络就绪指数的门槛效应,证明了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如果一国网络就绪指数高于5.14,则提升效应会明显加大;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的行业具有更大的正向提升效应;行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提升效应仅存在于那些具有中高研发密度或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通过区分同一行业内中间品与最终品的结果显示,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中间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明显高于最终品。

    2021年06期 No.462 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1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9 ] |[阅读次数:119 ]
  • 地区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了中国企业进口

    毛其淋;陈乐远;

    我国政府在全面对外开放阶段将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贸易平衡作为新的贸易战略。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2000—2013年中国企业级微观数据,引入地区金融发展与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的交叉项,系统地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对企业进口的影响及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的扩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进口概率,增加企业的进口种类,并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中间品与资本品的进口。从传导机制来看,融资约束缓解与生产规模扩张是地区金融发展促进企业进口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金融发展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非国有企业、一般贸易企业、沿海企业的进口,另外,地区金融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进口来源国为OECD国家企业进口的促进作用也更大。最后,本文还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与企业进口持续期的关系,发现地区金融发展有利于延长企业的进口持续期。本文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近年来中国进口发展的驱动因素,而且对促进企业进口的持续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6期 No.462 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1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0 ]
  • 贸易联系与生产性补贴的出口促进效应——基于HS-6位码产品的中国微观数据实证分析

    田素华;王璇;

    基于贸易联系研究生产性补贴的出口促进作用,对理解政府补贴的出口促进机制,完善政府补贴政策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海关HS-6位码细分产品出口数据,测算了微观企业贸易联系强度,基于2001年至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分析了贸易联系对政府生产性补贴出口贸易效应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的出口促进效应随着企业之间贸易联系的增强而增强;贸易联系通过增强出口企业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克服进口国政府治理低效率和弥补出口经验不足等渠道发挥作用,对增强政府补贴的内资企业出口促进作用尤其显著。

    2021年06期 No.462 6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 ]
  • 中国出口农产品存在质量升级困境吗

    刘雪梅;董银果;

    质量升级是瞄准国际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实现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质量升级遵从成本和市场转移成本的MO模型,研究在异质性技术性贸易措施作用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困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进口国强制性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增长存在相左的作用方向,企业在"保增长"的出口策略下选择扩张式市场转移后会被质量升级困境锁定。实证检验发现:在面对发达国家SPS措施时,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效果不佳,技术落后企业较技术前沿企业更容易转移市场,逃避质量升级;出口增长的中介渠道显示,扩张式市场转移贡献远高于质量升级;国际间横向比较显示,美国农产品出口在面临异质性SPS措施时不存在质量升级困境。

    2021年06期 No.462 8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0 ]
  • 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与制造业产品国内增加值率

    刘慧;

    基于WIOD数据库和经适度修正的Hausmann等(2007)模型,本文从跨国层面测度了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和制造业产品国内增加值率,进而借助OLS、2SLS和联立方程等方法就前者对后者作用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明显高于自身比较优势水平,这既表明中国制造业最终品出口技术含量偏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超高技术含量中间品的进口,也表明未剔除"统计假象"条件下分析中国最终品技术含量,所得结论可能会存在一定偏误;(2)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对制造业国内增加值率的作用机制呈现倒U型,中技术含量中间品进口对产品国内增加值率产生的边际促进作用最大,进口过高技术含量中间品可能会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不利影响;(3)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对国内增加值率的倒U型作用机制非常稳固,经济增速冲击、税赋冲击、中间品进口冲击和滞后1-6期的时间动态冲击均无法撼动该机制。

    2021年06期 No.462 9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8 ]

全球价值链

  • 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方向和资源配置效应的视角

    钟世川;梁经伟;毛艳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和UIBE-GVC数据库,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技术创新方向和资源配置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国家的技术创新均呈现资本偏向特征;价值链嵌入方式具有异质性,发达国家具有前向参与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向参与优势;无论在何种嵌入方式下,技术创新方向与资源配置均可提升生产率。分国家看,OECD国家以前向简单参与发挥技术创新效应,以后向简单参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从而提升生产率;而发展中国家以后向简单参与发挥模仿创新效应,以前向参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从而提升生产率。因此,在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各国加强生产合作,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最大限度享受价值链嵌入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生产率持续提升。

    2021年06期 No.462 11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2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 ]
  • 全球价值链嵌入、贸易壁垒与外需隐含就业——基于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王晓磊;陈强远;沈瑶;

    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激增带来的隐含就业转移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并沦为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发起贸易争端的重要依据。但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外需隐含就业的不断下降,形成消失之谜。为了解答这一谜团,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切入,实证检验双边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外需隐含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外需隐含就业人数的"消失"是双边价值链嵌入程度减弱和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共同作用结果,并以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为主;单纯从出口看贸易形成的外需隐含就业创造效应,其值会被高估,也就是说,当中国嵌入双边价值链进程受阻,即使有很高的贸易流量也无法达成良好的就业创造;从影响程度和行业差异来说,双边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都起主导作用,贸易壁垒的影响在高技术行业比较突出,但整体来看无法对中国外需隐含就业水平形成大面积的遏制;相比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双边价值链嵌入和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外需隐含就业的边际影响更高。

    2021年06期 No.462 12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2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2 ]

服务贸易

  • 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企业就业结构

    李飚;蔡宏波;

    本文基于产业关联性视角,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了服务业开放对本国制造业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显著增加了制造业就业总量,但随着服务业开放程度的提升,其对制造业的就业创造效应逐渐降低;服务业开放加剧了制造业企业就业两极化特征,即制造业高技能企业和低技能企业就业增加,中等技能企业就业减少,加剧了非贸易型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就业两极化特征;服务业开放对出口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就业创造效应更为明显;服务业开放主要通过生产率机制和成本机制促进制造业企业就业,并加剧制造业企业就业两极化特征。

    2021年06期 No.462 14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1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海外研发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

    李欠强;陈衍泰;厉婧;

    在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加速的背景下,海外研发投资已成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09—2018年沪深六个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实证研究了海外研发投资对中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海外研发投资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此影响具有逐年递增的动态效应;知识基础扩增与研发效率提升是海外研发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两个重要机制;从海外研发投资动机、股权性质与是否隶属于企业集团三个视角进行企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探索学习型、非国有企业与隶属于集团的企业海外研发投资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2021年06期 No.462 15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1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