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经贸论坛

  • 美国降息与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研究

    王胜;周上尧;赵浩权;

    本文结合2019年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首次降息以及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的事实,运用一个包含名义价格黏性与抵押担保约束两类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研究美国降息与加征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美国降息主要源于需求的负面冲击;该冲击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外溢效应,但整体影响并不显著;金融摩擦将放大这种影响,使中国实际GDP和投资分别下降0.33%与0.7%。相对而言,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比降息政策更加明显。美国降息与加征关税两者叠加导致中国实际GDP和投资下降1.4%与2.6%。

    2021年03期 No.459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2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中非产能合作效应研究——基于产能利用率的视角

    阎虹戎;严兵;

    随着中非产能合作的推进,全面评估中非产能合作效应对于促进产能合作政策的完善以及中非全面合作关系的深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从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视角评估了中非产能合作的成效。研究发现,中非产能合作起到了化解国内富余产能的重要作用,促进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但这一效应主要来源于生产侧,对消费侧的影响尚不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中非产能合作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受到所有权性质、产能利用率水平及东道国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且仅具有短期持续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中非产能合作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主要通过要素产出效率渠道作用于生产侧,并未通过要素投入数量渠道发挥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尽管中非产能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参与企业和东道国具有较高要求,利用中非产能合作化解国内富余产能仍需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并应充分挖掘从消费侧提升产能利用率的潜力。

    2021年03期 No.459 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制造业全球生产分工深化能否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龙飞扬;殷凤;

    全球贸易一体化背景下,全球生产分工的深化能否提升贸易利得是各国(地区)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16年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社会经济账户(SEA),基于前后向生产关联的视角,理论阐述并实证检验了制造业全球生产分工深化对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EDVAR)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前向生产分工深化能够显著提升行业EDVAR,后向生产分工深化也能够促进EDVAR的提升;低、中、高技术行业的前向分工深化都能够显著提升EDVAR,后向分工深化对于EDVAR的影响为正;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地区),其前向分工深化对于EDVAR的影响都为正,后向分工深化对于EDVAR的影响为负;前向分工深化通过发挥要素配置效应,即提升资本—劳动比率,能够显著提升行业EDVAR;而后向分工深化对EDVAR的影响取决于技术距离,当技术水平与技术前沿的距离处于合理区间时,后向分工深化对于EDVAR的总效应为正;而当技术距离过大或过小时,后向分工深化对于EDVAR的总效应为负。

    2021年03期 No.459 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美国产业扶持政策对我国出口的溢出效应研究

    胡贝贝;

    美国在产业扶持政策上奉行双重标准,对中国产业扶持政策进行指责的同时,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对2009—2018年期间的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出台的产业扶持法案进行梳理,并同中国受影响的HS6分位出口产品进行匹配,系统评估了美方产业扶持政策对我国出口产品贸易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美国产业扶持政策对我国出口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构成显著障碍,由于美国出台的各类产业支持措施,导致中国至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平均降低13.6%;分行业看,美国产业扶持政策对我国不同行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中对中高技术产品的负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对我国资源型和低技术出口产品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机制上,美方产业扶持政策降低了本国中高技术产品出口价格,并且,随着美国出口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该政策对于我国中高技术产品对美出口的负面冲击不断增大;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2021年03期 No.459 4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税收激励政策与企业国际化行为——基于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赵灿;刘啟仁;

    本文采用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背景并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出口规模和出口参与度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项税收激励政策还具有明显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其主要提高了试点企业对海外子公司与联营公司的直接投资规模以及相应的投资概率,而且试点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更多地流向了发达国家。机制分析表明,2014年加速折旧政策具有显著的"无息贷款效应",其通过缓解试点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试点企业的国际化行为。

    2021年03期 No.459 6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市场化路径:外资开放与发明专利行为

    韩超;王震;朱鹏洲;

    本文从外资准入的视角通过识别对外开放扩大的产业以及对外开放保持不变的产业,系统分析对外开放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外商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具体来看,外商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规模的增速,同时提高创新质量及其增速。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内外资企业并无显著差异影响,但对外商独资企业以及规模较大企业的创新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机理分析发现,外资开放通过学习效应以及竞争效应等途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使更多企业从事创新活动。本文为中国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水平,尤其是通过外资开放不断促进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依据。

    2021年03期 No.459 7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1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全球价值链

  • 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网络构建对其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钟祖昌;张燕玲;孟凡超;

    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OFDI)并形成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服务网络是一国巩固和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3—2011年全球55个国家之间的双边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网络对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参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3年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网络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自稳定性;网络中心性和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网络异质性指数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和参与度负相关;一国FDI网络和OFDI网络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这种互动效应能有效提升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

    2021年03期 No.459 9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1 ]

服务贸易

  • 地区服务业发展是否促进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

    孙好雨;

    本文使用中国2004—2013年地区服务业发展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探究了上游服务业的发展能否以及如何促进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上游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通过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不确定性等途径促进下游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上游服务业发展仅能有效促进下游企业的垂直类与生产服务类对外直接投资,无法促进水平类对外直接投资;当投资目的地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时,上游服务业的发展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

    2021年03期 No.459 10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1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服务业开放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

    常荣平;张艳;冯依彤;

    本文基于中国服务业入世承诺,结合地区投入产出表、城市开放年龄和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构建了中国行业、城市和时间三个维度的服务业开放指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个体微观数据,以明瑟工资方程为基础,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开放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开放扩大了性别工资差距,且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文化溢出以及竞争效应这三种机制,拉大了中高技能劳动力、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力以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性别工资差距。

    2021年03期 No.459 12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2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贸易与环境

  •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

    赵玉焕;郑璐;刘似臣;

    为了从全球价值链角度为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经验依据,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56个部门的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检验了前向嵌入和后向嵌入两种嵌入模式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以前向生产长度增加为表征的前向嵌入模式对出口贸易隐含碳具有促降作用,而以前向参与度增加为表征的前向嵌入模式以及后向嵌入模式不利于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只有当以增加前向生产长度的模式嵌入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才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政府部门应从改善出口贸易结构与调整出口贸易规模着手,寻找出口贸易隐含碳问题的解决思路,助力于中国203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2021年03期 No.459 14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1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外部冲击、信贷扩张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启示

    张海波;

    本文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外部冲击的典型事件,通过合并《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构建2004—2013年企业数据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信贷扩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化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信贷扩张能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强化了这种投资促进效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的情况下,信贷扩张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化效应仍然稳定;(2)进一步地,针对不同投资动机、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来源地区企业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信贷扩张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化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性;(3)信贷扩张主要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和"投资固定成本降低效应"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外部冲击下信贷扩张政策的精准实施以及推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稳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2021年03期 No.459 15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2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