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金保;任志宏;
本文尝试从演化博弈视角解释国际经贸争端。从20世纪60-90年代美国和日本经贸冲突的典型事实出发,提炼双边经贸争端的基本特征,据此建立包含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经贸竞争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国际经贸合作收益的均衡份额取决于相对规模和相互依赖程度,并且随着这些因素动态变化。之所以出现国际经贸争端,是因为经贸规则决定的实际份额调整滞后于均衡份额变化。上述框架能够较好地解释美日经贸争端演变过程,具体来说,使用日美经济规模之比、日本对美国贸易依赖度、美国对日本贸易依赖度等三个指标作为理论参数的代理变量,计算得到的份额及其变化能够较好地解释美日争端的爆发、加剧、升级和结束。本文的边际贡献是对于国际经贸争端的发生原因提出一个跨学科解释。
2021年01期 No.457 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徐海波;冯德连;邢孝兵;
长期以来中国承担着其他国家大量的外包任务,而较少关注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外包行为。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在离岸外包时与供应商的契约摩擦,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产权理论扩展了一个不完全契约的企业外包模型,研究契约效率对异质性企业外包决策的影响及契约效率的内生性来源,并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契约效率不足时,企业外包要求的临界生产率比契约效率充足时更高,且生产率对企业在外国的外包份额的影响会降低;契约效率的提升能显著提高企业在外国的外包份额,且用工具变量法控制了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检验数据表明,企业总部密集度中只有资本密集度对外包份额有显著影响,且增加企业的资本密集度和产品的消费替代弹性能提高它与供应商博弈时的主导地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面对契约效率不足时合理布局外包策略,优化自身的全球价值链体系。
2021年01期 No.457 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连杰;
基于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本文重点考察了出口临界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出口临界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出口参与的意愿将显著下降;出口门槛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企业的出口进入概率平均下降0.0068。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出口门槛主要通过出口的广延边际影响企业的出口行为,而对出口的集约边际并没有显著性影响。另外,与Melitz (2003)的预期相反,出口门槛对企业出口进入与退出决策的影响并不具有显著的对称性,即出口门槛主要影响企业的出口进入,而对企业的出口退出并无显著性影响。
2021年01期 No.457 5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孙伟;戴桂林;
本文构建了一个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机制框架,并使用2000—2013年企业层面的数据和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基准估计结果发现,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内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当开发区制定的主导产业与该开发区所在城市的优势行业相匹配时政策效果更显著;相较于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的效果更显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主要通过优惠政策机制、集聚经济机制和企业自选择机制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2021年01期 No.457 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胡月;田志宏;
产品多样化是获取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途径,对一国(地区)贸易条件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利用全球106个国家(地区)1996—2017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考察了进出口多样化对一国(地区)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多样化对处于全球贸易体系不同位置国家(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多样化能够分散市场集中引致的价格波动风险,对改善贸易条件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发达经济体,出口多样化面临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专业化的生产和贸易结构可以强化其在农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贸易利得;与出口不同,进口多样化未表现出对贸易条件的改善效应,而贸易保护政策如进口关税的实施会恶化农产品贸易条件;技术进步、资本积累是不可忽视的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的重要因素。
2021年01期 No.457 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1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龚维进;徐春华;王宇琼;
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本文基于货物贸易的新视角,将省际商品贸易分解为消费的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运用2005—2017年的有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消费的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的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均会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时间效应差别较大;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分别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短期总效应和长期总效应,也具有阻碍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总效应和短期总效应。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的不同效应均具有随距离增加而快速上升的趋势。因此,适度提升消费的引致增长水平,优化结构增长程度,加快实现消费由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助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2021年01期 No.457 9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