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经贸论坛

  • 知识产权战略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一项准自然实验

    许家云;张俊美;

    本文以2005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地考察了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战略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且具有稳健性。机制检验证实了自主创新激励效应和知识资源引进扩张效应在知识产权战略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中的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行业竞争程度以及行业知识产权密集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知识产权战略加速了出口低质量产品的企业退出出口市场,但有利于出口高质量产品企业的存活。本文验证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积极影响,对于中国继续实施和完善知识产权战略以促进出口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2020年11期 No.455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营商环境优化如何提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戴翔;秦思佳;

    本文利用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从企业微观层面对营商环境优化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营商环境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具有显著影响,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这一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从具体作用机制看,营商环境优化会通过价值链迁移以及创新激励提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营商环境优化对于不同贸易类型、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以及不同地区的出口企业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因素,而且对如何从营商环境优角度探寻提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对策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20年11期 No.455 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 ]
  • 国内市场分割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刘信恒;

    在基于价格法测算国内市场分割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实证分析国内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市场分割是以放弃国内市场规模效应为代价,从而利用国外市场规模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样本选择性偏误、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分样本回归分析后依然稳健;国内市场分割引致国内贸易成本高于国际贸易成本,最终使企业进口中间品强度增加和加工贸易占比上升,这是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两个途径;在贸易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国内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大;剔除国际市场效应后,国内市场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消除市场分割,深化国内市场一体化改革是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

    2020年11期 No.455 3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 ]
  • 中间品进口来源地与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贸易网络地位的研究

    陈平;郭敏平;

    本文从企业进口来源地结构的视角重新审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着重考察来源地网络地位和来源地整体数目对生产率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口来源地加权网络地位的提升以及整体数目的增加均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来源地网络地位的提升主要通过质量价格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作用于企业生产率,且作用强度与产品类别有关;来源地整体数目的增加则通过种类互补效应促进了生产率提高;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随着进口产品差异性的提高和行业技术复杂性的增加,进口来源地结构优化的生产率促进作用也会随之增强;东部沿海企业、非国有企业、一般贸易企业更善于通过进口来源地结构的优化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2020年11期 No.455 4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贸易盈利机制:净值推进还是体量牵引

    刘梦;胡汉辉;

    本文构建了价值链攀升视角下净值推进与体量牵引两种贸易盈利机制的理论模型,基于2003—2014年海关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匹配得到的10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门限回归,实证检验了价值链定位对企业盈利机制的门限作用。就贸易的交换属性而言,以进出口差额表征的贸易净值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始终呈正向影响,随着价值链攀升,影响力逐渐弱化;而以进出口总额为表征的贸易体量的作用在价值链定位门限前后存在显著差异,价值链定位较低的企业,贸易体量对企业盈利作用为负,越过价值链门限后,贸易体量表现对企业盈利的强劲正向驱动作用。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全球价值链的投入产出机制,赋予企业的国际贸易行为以生产性特征,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其贸易规模反映了对其他企业乃至全球化生产的影响深度,因而表现对企业盈利的显著驱动力。由此可见,进一步深化价值链生产体系,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贸易的生产性特征,对优化企业生产和贸易模式,促进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期 No.455 6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贸易成本、农业生产率与中国农产品进口

    王梦醒;刘宏曼;

    基于Eaton和Kortum (2002)构建的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本文运用Tobit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双边贸易成本和进口来源地农业生产率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来源较为集中,但进口集中度呈缓慢下降态势。将基于Novy (2013)方法计算的农产品贸易成本作为自变量,回归结果表明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进口有显著负向影响;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不同贸易伙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回归结果表明进口来源地农业生产率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进口。因此,中国应全面考虑双边贸易成本和进口来源地农业生产率以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

    2020年11期 No.455 7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2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全球价值链

  • 美国制造业就业及变动机制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张亚斌;杨翔宇;钟源;

    美国制造业失业率上升是中美贸易造成的吗?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将美国制造业就业分为国内最终产品需求、传统贸易、简单GVC出口和复杂GVC出口四个部分,并采用结构分解技术厘清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变动机制;依据价值链分解,从美国制造业结构分解因素中剥离出各国(地区)贸易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从而全面地刻画美国制造业就业及其变动机制。研究发现:在美国总就业人数增加的同时制造业就业人数却在减少;在制造业就业构成中,国内最终产品需求规模占主要比例,其次传统贸易部分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较大,简单GVC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高于复杂GVC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构分解结果表明,造成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系数的变化;对贸易经济体而言,带动美国制造业就业位列前三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2020年11期 No.455 9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1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服务贸易

  • 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彭书舟;李小平;刘培;

    文章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分析视角,利用中国微观数据,考察了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显示: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能够改善服务中间品的供给效率,从而促进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更换核心指标的测度方法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异质性上看,企业所有制形式、生产率、贸易方式、产品类型以及地区制度环境是导致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产生分化的重要因素。从不同服务业类型上看,交通运输、批发与零售部门的外资管制放松是推动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主要动力。本研究深化了对服务业外资开放影响制造业生产行为内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如何推进中国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2020年11期 No.455 10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世界服务贸易网络分析——基于二元/加权视角和QAP方法

    周文韬;杨汝岱;侯新烁;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其结构呈现出向复杂化、立体化与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传统单边或双边视角下的因果分析已经不能解释现阶段国际服务贸易格局变化。本文分别在二元和加权视角下构建2005—2016年世界服务贸易网络,对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二次指派程序法对世界服务贸易网络进行解构和结构演化解释。结果表明:世界服务贸易网络整体密度不高,但日趋紧密,且高度对称;网络中正/负度同配性同时存在,随着时间推移网络结构由"核心-边缘"形态变为"核心-中间-边缘"形态。给出各国的随机游走中介中心性排名,二次指派程序法分析表明世界服务贸易网络随时间的演进是一个自稳定渐进过程,各国间的多维距离变量可以解释世界服务贸易网络结构演变的3.1%。

    2020年11期 No.455 12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20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1 ]

贸易壁垒

  • 美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动因的实证研究——来自全球的经验证据

    代中强;梁俊伟;

    本文在分析影响美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的不同动机和机制的基础上,使用面板托宾回归模型来研究美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背后的真实动因。研究发现:美国贸易赤字、贸易伙伴在美国专利申请量、被美国"特殊301报告"列为重点名单等因素显著影响知识产权调查的频次和概率,而贸易伙伴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改善、美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依赖程度等并不能降低调查的频次和概率。研究表明:美国发起的知识产权调查完全偏离其所宣称的公平贸易目标,实质上构成贸易壁垒,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该实证结论。

    2020年11期 No.455 14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跨境资本流动对中美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基于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可持续约束视角

    朱孟楠;陈冲;

    本文通过建立两国DSGE模型,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对中美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解释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原因。通过引入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可持续约束,从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动态平衡的视角展开研究,阐述了中美两国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因:中国有较高的资产边际产出,在吸收FDI的同时,需要积累相应的外汇储备以满足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可持续约束;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又通过美国的全球金融系统回流到美国,使得美国可以维持经常账户逆差。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拟合了真实的经济数据。本文以G20成员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可持续约束的存在,解释了美国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益巨大的事实,以及中国需要积累外汇储备和不断提升金融市场效率的政策含义。

    2020年11期 No.455 15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贸易问题》选题参考

    <正>1.国际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2.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影响研究3.利用微观数据和大数据的国际经济学经验研究4.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竞争优势研究5.新科技革命与国际贸易研究6.开放经济对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研究7.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研究8.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2020年11期 No.455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