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名家名栏

  • 美国对华遏制和贸易秩序再平衡:对2019年WTO的回顾

    Tatiana Prazeres;林桂军;任靓;

    2019年WTO受到了中美之间相互博弈的影响,美国要保持对中国的竞争优势并决心全面改革WTO,WTO成员围绕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和上诉机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些变化透视出在WTO和中国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愈加趋于强硬,也更加不顾及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回顾2019年的WTO,本文认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出现了两面性:一方面是通过传统施压迫使中国更加开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关闭部分美国市场促使美国与中国实现半脱钩。中美之间的矛盾或者战略竞争在短期内不会结束,WTO的发展将持续处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多边贸易体系的信誉和价值将继续处于风险之中,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决策者们认为现行的WTO规则一直在助力中国崛起,而这同美国遏制中国的目标相冲突。美国的贸易政策正日益变得以遏制中国为导向而不是以其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

    2020年06期 No.450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新冠疫情与国际贸易专题

  • 新冠疫情对经济全球化与WTO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建议

    崇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肆虐全球,目前虽然很难判断疫情对世界经济及其全球化的具体影响,但毫无疑问新冠疫情已经并将继续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全球化波折发展。而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组织之一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疫情爆发前就已经面临严峻挑战,新冠疫情更是给WTO带来存亡危机。中国在艰难地应对疫情挑战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后,转而向全球疫情应对提供经验及援助时,竟然面临美国污名化病毒称谓、要求中国因疫情进行赔款的荒谬情况,美国诸多破坏性举动使中美关系急转直下。面对国际环境的"至暗时刻",本文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及其经济全球化与WTO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面对这一系列挑战的对策建议。

    2020年06期 No.45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推动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的初步研究

    徐清军;高波;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冲击,口罩、呼吸机等必要医疗产品出现短缺和贸易限制现象。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主动开展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本文回顾了抗疫医疗产品谈判的前期工作,提出了抗疫医疗产品谈判范围,分析了抗疫医疗产品关税和成员分布情况,客观评估了我国参与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的基本路径,包括制定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便利化行为准则、探讨开展《医药产品贸易协定》扩围谈判、启动全球抗疫医疗产品开放式诸边谈判等。对于中国来说,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谈判成果的最终归途应是多边化,即纳入世贸组织规则框架。

    2020年06期 No.450 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贸论坛

  • 外商引资政策、精准导向与中国制造业升级

    阎虹戎;刘灿雷;

    本文利用中国大量微观企业数据和外商引资政策中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从引资政策精准导向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其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政策效应,有效控制了计量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外商引资政策通过《产业指导目录》的精准导向,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外商引资政策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来实现,而研发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渠道并未起作用,且这一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度、国有企业占比和市场化程度均较低的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

    2020年06期 No.450 3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政企关联真的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吗——基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的解释

    胡大猛;钟昌标;黄远浙;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以2004—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政企关联对企业海外扩张的作用效果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政企关联与企业对外投资显著负相关;第二,在考察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时,国际化经验、制度相似性分别在与政企关联的共同作用下对企业对外投资呈现正相关和负相关,同时在企业所有制差异下,国有企业政企关联比民营企业更有利于对外投资;第三,投资到发达国家或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其政企关联对对外投资并无显著影响,相反,投资到发展中国家或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其政企关联对对外投资形成了显著的制约作用;第四,在探究政企关联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内在机制时,国内投资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可以解释总效应的31.7%,而市场竞争和寻租成本两者的中介效应则很微弱。本文为厘清政企关联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对企业海外投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2020年06期 No.450 5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2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离岸与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生产率效应与结构效应

    赵伟;赵嘉华;

    为探究离岸贸易对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影响机制,本文在有偏技术进步分析框架中引入离岸活动。研究发现离岸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迫使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通过学习改善自身的技能水平,最终提升了该部门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使其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增强。另一方面,非农业部门通过参与离岸提升了本部门的生产效率,其产出占比增加,进而放大了该部门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特征。最终在生产率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离岸使得社会整体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增强。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与联合国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这一结论表明离岸将会使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企业从劳动生产率提升中获得福利,但国民福利是否改善取决于劳动力应对竞争的能力。面对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政府应当致力于提升本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劳动力技能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升级。

    2020年06期 No.450 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全球价值链

  • 生产补贴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了么——基于生产分割视角的考察

    宋建;王静;

    本文匹配了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年数据与WIOD数据库,用多种方法测算了衡量生产分割程度的生产阶段数,探讨了政府生产补贴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提升的内在机制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生产补贴与全球生产分割及国内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国际生产分割为倒"U"型关系。(2)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的影响通过企业"生产率效应""产品创新"以及"交易成本"发生作用,企业获得生产补贴后,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生产阶段数,而降低了全球生产阶段数和国内生产阶段数;生产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分工深化、产业链的延长,国际和国内外包呈现互补效应;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会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成本的上升抑制了产品生产链条延长,降低了产业的分工程度。(3)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政府生产补贴与企业"生产率效应""产品创新"以及"交易成本"存在部分性质的中介效应,且生产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及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关系。

    2020年06期 No.450 9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信息化密度、信息技术能力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

    张辽;王俊杰;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角度,全面透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新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趋势,从信息化密度和信息技术能力两个层面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文章利用2008—2017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攀升中的信息化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信息化密度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提高0.033,但是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息技术能力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系数高达0.074,且远远高于其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化密度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在低技术密集型行业不显著,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不论是在中低技术密集型行业还是高技术行业,都显著地驱动了全球价值链的攀升。此外,信息化密度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显著地推动了非国有化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

    2020年06期 No.450 11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一带一路”专题

  •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TPI与扩展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框架

    杨桔;祁春节;

    本文采用贸易潜力指数(TPI),从收入角度测度分析了1995—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通过构建包含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等变量在内的扩展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和比较分析了沿线21个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算出口贸易增长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经济带国家的农产品总体贸易潜力最大,环中亚经济带国家次之,亚欧经济带国家最小;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平均可拓展为实际出口贸易额的10.02倍。其中,2008—2016年环中亚经济带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扩展空间最大,中亚经济带次之,亚欧经济带最小;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平均效率较低,其中,亚欧经济带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相对最高,中亚经济带次之,环中亚经济带最低;出口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汇率、物流绩效、贸易和金融开放度和是否为上合组织或WTO成员国等因素都会影响贸易效率。

    2020年06期 No.450 12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4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1 ] |[阅读次数:0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提高出口效率

    王培志;孙利平;

    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与中国有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往来的165个经济体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计算出口效率,运用面板GMM实证分析了中国OFDI对出口效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提高了出口效率,而且促进效应主要来自出口实际值提升;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OFDI的出口效率促进效应优于对贫困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促进效应;投资扩展边际对出口效率的促进效应优于集约边际的促进效应,扩展边际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国家表现最优,集约边际的促进效应在发达国家表现最优。

    2020年06期 No.450 14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2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资本账户约束视角的实证研究

    邓富华;杨甜婕;霍伟东;

    2008年以来,我国对外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一种不局限于应急保障功能的"新型"金融工具。基于资本账户约束视角,本文构建2009—2014年中国对168个结算国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结果显示: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当结算国或地区的资本账户开放度高于中国时,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当结算国或地区的货币自由度高于中国时,结算国或地区的货币自由有利于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通过突破资本账户约束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阶段我国既要适度扩大本外币互换规模,也要侧重与资本账户开放度、货币自由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签署本外币互换协议,以弥补我国制度缺失,进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

    2020年06期 No.450 16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0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贸易问题》选题参考

    <正>1.国际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2.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影响研究3.利用微观数据和大数据的国际经济学经验研究4.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竞争优势研究5.新科技革命与国际贸易研究6.开放经济对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研究7.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研究8.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9.跨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及其效应分析1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研究11.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2020年06期 No.450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