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利辉;刘志红;
自贸区作为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不仅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探索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经验。本文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与合成控制法,对比自贸区成立前后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差,揭示样本期内不同季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其对地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评估下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地区实际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82%、1.25%、2.54%、2.34%及3.24%、1.05%、2.75%、2.23%,其中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大,所得结果大于零且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自贸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效应为正,两种方法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2017年02期 No.410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5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2 ] |[阅读次数:107 ] - 周琢;权衡;陈陶然;
劳动者收入占比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反映了劳动和资本在出口收益分配中的相对地位及其收入分配关系。本文运用1998-2007年间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对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考察了出口影响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传导机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对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提升是分工深化效应下生产结构转变的结果。本文澄清了所谓的"中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不利于劳动者报酬提升的主流观点,有利于正确认识出口对收入分配的作用。
2017年02期 No.410 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5 ] - 曹驰;黄汉民;
本文将宏观层面的制度质量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相结合,将制度质量因素引入企业异质性框架,建立了新的制度模型,构建了与理论模型相对应的制度质量替代变量。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证明了制度质量通过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制度质量的降低,制度扭曲作用的加强,会导致内销市场和出口市场存活企业生产率门槛的提高,使得只有更高生产率的企业才能克服沉没成本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相比较内销市场,制度扭曲作用对出口市场门槛的影响相对较小。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该有效把握制度使用力度,配合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2017年02期 No.410 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0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8 ] - 刘海洋;林令涛;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持续期与出口产品质量呈U型关系,短暂进口在质量提升上并不明显,适时进入以及持续进口能显著提升产品质量。
2017年02期 No.410 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2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60 ] - 龚维进;徐春华;
本文选用2004-2013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交通便利性以及对外开放水平对我国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交通便利程度的变化不仅通过直接效应对本市房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还通过间接效应推动周边城市房价的上涨;对外贸易无论是对本市房价还是对与其存在空间关联的城市房价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外资流入能抑制其他城市房价上升;对外开放和交通便利性还将通过交互作用对房价产生显著影响。这些回归结果在东、中、西部城市中存在相应差异。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交通便利性与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房价的影响。
2017年02期 No.410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2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4 ]
- 朱满德;李辛一;程国强;
美国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削减是多哈农业谈判的焦点和难点。根据WTO《农业模式修正草案(第四稿)》设定的国内支持削减方案对美国进行模拟削减,并结合美国1995-2013年WTO国内支持通报数据和2014年农业法案,评估其接受《农业模式修正草案(第四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现行国内支持规则下,美国绿箱和蓝箱措施不受约束,黄箱政策空间巨大;如果接受了《农业模式修正草案(第四稿)》,其国内支持将会面临多种实质性约束,1996年、2002年、2008年以及2014年农业法案都存在违反削减后的国内支持新规则的风险。正是在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削减领域缺乏弹性,使美国接受《农业模式修正草案(第四稿)》难度较大,即便发展中成员在市场准入领域做出重大让步。因此,在坚持发展回合前提下,适当降低谈判雄心水平或是推动多哈农业谈判的一种务实选择。
2017年02期 No.410 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 铁瑛;张明志;王君莹;
本文基于多边进程和不同类型国家的视角实证检验了FTA签订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多边进程的开启会显著降低世界各国签订FTA的意愿,而当多边进程顺利时,签订FTA的意愿会有所回升,但当多边进程受阻时,签订FTA的意愿会进一步降低;领导型大国、地缘型大国与后起型大国在FTA签订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世界领导者的存在可以加强自主FTA效应和交叉FTA效应,进而促进FTA的签订,地缘型大国的存在更显著地加强了自主FTA效应和交叉FTA效应,而后起型大国的存在会削弱自主FTA效应和交叉FTA效应,从而抑制FTA的签订;领导型大国的存在会降低多边进程对FTA签订的负向影响,地缘型大国的存在除了在多边进程开始后会减轻多边进程对FTA签订的负向影响,并进一步在多边进程顺利之时,强化对FTA签订的正向影响,后起型大国的存在会削弱多边进程顺利对FTA签订的正向影响,并加剧多边进程停滞对FTA签订的负向影响。
2017年02期 No.410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9 ]
- 林薛栋;魏浩;李飚;
本文使用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检验了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同期印度关税为工具变量,处理进口自由化与企业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品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有抑制作用,且受到行业技术分布和行业竞争程度的调节,行业垄断性越高,技术分布越小,最终品进口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性就越小;中间品进口自由化则通过成本效应、市场扩大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研发互补效应和研发替代效应五种路径机制总体促进了企业创新;资本品进口自由化促进了企业创新,但从高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企业创新有替代效应。
2017年02期 No.410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2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60 ] - 刘岩;
本文实证分析了个人-集体主义文化对出口产品"垂直型(质量)"创新和"水平型(多样性)"创新的作用。在控制可能的测量误差和内生性后,本文发现个人-集体主义文化对出口产品"垂直型"创新并无显著影响,而对出口产品"水平型"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且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有鉴于此,本文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讨论了不同文化国家出口产品创新的国际分工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7年02期 No.410 10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任志成;刘梦;戴翔;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现象,引起了理论和实践部门的极大关注。文章从全球价值链分工动态演进的视角,基于分工演进和贸易增长等经验描述,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当前贸易增速下降的成因,并在理论先导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论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价值链分工深化到一定阶段后,在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作用下,贸易增速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正是当前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根本原因之一。从单个国家角度看,价值链攀升的动态演进是一个不断"挤出"贸易"重复统计"部分的过程,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统计意义的贸易增速。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边际深化难度加大、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正是我国外贸增速下降面临的客观环境,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外贸亟待从以往"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方向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7年02期 No.410 11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7 ] - 王奇珍;朱英明;王玉东;
本文把油价冲击分解方法和出口增长分解方法相结合,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方法、面板回归方法和Probit回归方法研究油价冲击对企业出口长度、出口深度和出口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冲击对企业出口长度都有负向的影响;石油供给冲击对企业出口深度有负向的影响,经济总需求冲击对企业出口深度有正向的影响;石油供给冲击对企业出口广度有负向的影响,经济总需求冲击和石油特定需求冲击对企业出口广度有正向的影响。本文还按照能源强度和要素密集度对企业进行归类并分别做了实证检验。最后,本文提出了识别油价冲击的来源,增加企业出口的政策建议。
2017年02期 No.410 13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