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经贸论坛

  • 比较优势、异质性企业与出口“生产率悖论”——基于对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分析

    李建萍;张乃丽;

    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和部门间要素密集度差异会导致属于不同部门的企业在出口竞争能力上的差异,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凭借其价格——生产率"二元选择优势"出现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概率要大于比较劣势部门内的企业,并且企业的出口倾向越高,这种概率越大。实证分析发现比较优势部门是我国出口"生产率悖论"产生的根源,"出口选择悖论"和"出口学习悖论"仅适用于我国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尤其是民营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我国比较劣势部门内的企业没有表现出"出口选择悖论"和"出口学习悖论"。

    2014年06期 No.378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1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贸易收益及核算——基于中国的实证

    黎峰;

    全球生产网络下,出口并不能代表一国的贸易收益。本文通过构建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核算出中国出口实现的属地贸易收益、属权贸易收益、外国属地贸易收益,以及中国进口实现的增值折返及外国属地贸易收益。得出结论是:中国第一出口大国的背后,更大部分实现的是外国的收益;中国出口实现的外国(地区)增加值、进口实现的增值折返,大部分来自东亚的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及韩国;中美贸易实现的美国贸易收益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间接贸易方式实现的。

    2014年06期 No.378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1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贸易开放度是否影响了我国农村贫困脆弱性——基于CHNS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

    林文;邓明;

    本文利用CHNS微观调查数据,估算了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能显著降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即使考虑到贫困脆弱性的惯性特征和贸易开放度可能存在的内生性,该研究结果也是稳健的;家庭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技能水平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家庭的劳动力数量对贫困脆弱性无显著影响,而家庭成员的平均年龄与贫困脆弱性之间存在U型关系;一个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以及该地区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能显著降低该地区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公共支出对减贫没有起到作用。

    2014年06期 No.378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2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测度及SPS措施的影响研究

    鲍晓华;严晓杰;

    随着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削减,SPS措施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贸易措施之一。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一国出口总量的变动可能表现为集约边际的变动,即现有出口产品在单一方向上量的增减,也可能表现为扩展边际的变动,即出口产品种类的变化。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进行了测度,并定量评估了SPS措施可能的影响,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总量增长主要是由于集约边际扩张所致;出口产品种类也有所增加,但是新产品的出口量仍然较小。第二,SPS措施主要从集约边际层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第三,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SPS措施对扩展边际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它们对贸易集约边际的影响有很大差异。这些结论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及其标准化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4年06期 No.378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2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7 ] |[阅读次数:0 ]
  • 出口促进计划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宁烨;孙利风;

    本文以出口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入企业规模和出口经验为调节变量,以出口市场多元化为控制变量,深入研究了出口促进计划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促进计划对企业出口相关资源和管理者认知具有积极作用;出口相关资源和管理者认知通过影响出口营销战略,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出口促进计划对经验较少企业的管理者认知和规模较小企业出口相关资源的影响比较大。最后,指出了研究启示、不足与展望。

    2014年06期 No.378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严伟涛;盛丹;

    本文采用2002年、2007年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数据,分析了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该城市劳动者倾向于减少教育投资,不利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且2002年与2007年相比,贸易开放对我国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利影响相对更大;随着城市平均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该城市劳动者倾向于增加教育投资,有利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且2002年与2007年相比,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有利影响相对更大。

    2014年06期 No.378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区域国别市场

  • 属权贸易统计与中美贸易差额重估

    林玲;葛明;赵素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属地原则的双边贸易统计已经不能适应资本要素跨境流动、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现实特征。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基于所有权原则的三国双边贸易模型,并推导论证了该模型下的属权统计体系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国家双边贸易流量及差额。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属权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差额进行了重估,结果发现:现行的贸易统计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差额的真实水平,而在华FDI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4年06期 No.378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服务贸易

  • 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基于价值链规模经济效应角度

    邱爱莲;崔日明;徐晓龙;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用DEA-Malmquist非参数分析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及其各分解项的值。然后利用改进的C-D模型和Stata软件就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前者对后者的提升作用显著,但进口的作用比商业存在(FDI)大得多。进口是通过显著改进规模效率来改进技术效率进而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商业存在当期的这种作用为负,但其滞后一期的效果则非常显著。证明了生产性服务贸易能够通过价值链对制造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进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理。

    2014年06期 No.378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5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9 ] |[阅读次数:0 ]

贸易与环境

  • 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量对环境影响的度量及中美比较

    曹彩虹;韩立岩;

    国际贸易中,伴随着产品的流动,碳排放也发生了转移,对各贸易国的环境带来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建立了外贸隐含碳对本国环境影响力的度量指标:外贸碳贡献度、外贸碳相关度、外贸碳损失度及外贸碳拖累度,来描述一国与世界的碳交换程度及对本国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这些指标对中美两国的国际贸易对本国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比较了两国国际贸易中碳交换特征。最后针对我国的贸易碳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4年06期 No.378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贸易壁垒

  • RCEP框架下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刘冰;陈淑梅;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技术性贸易壁垒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首选工具,目前正在商谈的新型区域贸易协定也因此将降低成员国间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主要谈判目标之一。本文采用GTAP模拟方法定量考察了我国正在参与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框架下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变动。研究结果显示,RCEP区域内实现零关税对成员国的经济总量、福利水平、贸易规模都有明显的正向变动效应,并且这种正向变动效应将随着区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而逐渐扩大。

    2014年06期 No.378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8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1 ] |[阅读次数:3 ]
  • 区域行政壁垒、基础设施与农产品流通市场分割——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

    陈宇峰;叶志鹏;

    本文基于相对价格法构造出度量省际间农产品市场分割的指标,考察了国内农产品流通市场分割程度的演变趋势,并利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决定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行政壁垒是加剧农产品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而以高速公路收费为代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壁垒,但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地促进农产品市场整合。本文还检验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经济开放度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因素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为破除省际间"以邻为壑"的区域行政壁垒,中央政府可通过行政收费改革、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加快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一体化进程。

    2014年06期 No.378 9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2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中国外资区位优势动态调整研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时空数据分析

    汪文姣;陈志鸿;

    本文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1987-2011年外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资大致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和三大时期,每个时期每个地区外资区位优势均有不同。地理优势对东中部影响较大,但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弱;政策因素的影响力也在逐年降低,对中西部的影响较为显著;而综合经济因素则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影响巨大,是我国外资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力。

    2014年06期 No.378 1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跨国公司、消费者与中国品牌成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王小军;马春光;张鸿;

    本文将中国品牌成长环境中两个重要因素跨国公司、消费者与品牌成长置于同一个框架下,利用2004-2012年28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国公司与消费者对品牌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品牌成长具有显著影响;跨国公司对品牌成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又通过消费者对品牌成长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且间接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单一门槛特征,本文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测算了跨国公司间接影响的门槛水平。

    2014年06期 No.378 12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非线性影响——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研究

    张伯伟;田朔;

    本文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出口供给模型的基础之上,运用2000-2011年147个国别面板数据考察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汇率改革前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继而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非对称影响,结论显示:当人民币大幅升值时将阻碍出口,但人民币贬值和升值幅度较小时将促进出口。

    2014年06期 No.378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2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0 ]
  •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弱式有效性研究——基于样本外预测的检验

    汪卢俊;谢姗;

    本文建立LSTAR模型描述人民币对美元、欧元以及日元汇率收益率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滚动分析进行样本外预测,通过对比LSTAR模型与鞅假设下的预测效果,对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05年7月25日汇改之初,人民币对美元外汇市场并非弱式有效市场,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市场有效性增强,逐渐达到弱式有效市场。但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外汇市场至今仍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同时,经济意义上的证据也支持这一结论,随着汇改的推进,美元套汇的可能性很小,但欧元以及日元套汇的空间依旧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仍有待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2014年06期 No.378 140-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学术前沿

  • 产品多样化与国际贸易收益:研究述评

    陈蓉;许培源;

    产品多样化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产品多样化与国际贸易收益的相关研究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展开:(1)产品多样化的界定与测度。产品多样化内涵丰富,其测度方法包括集中度指数、Feenstra指数和贸易增长扩展边际三类;(2)出口产品多样化与经济增长。出口产品多样化可通过资产组合效应、"出口中学"和"发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出口"自选择"效应等推动经济增长,基于多国样本的经验研究大都证实了出口产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但针对单一国家的经验研究结论不一;(3)进口产品多样化的福利效应和增长效应。理论和经验研究均表明,除了静态的消费者福利效应外,进口产品多样化还具有动态的增长效应。

    2014年06期 No.378 15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1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垄断竞争框架下来自进口的贸易利得:一个文献综述

    陈勇兵;康吉红;李冬阳;

    探寻来自国际贸易的利得是国际贸易学科古老且核心的问题。本文归纳与梳理进口贸易利得测算的理论进展和经验检验,主要从消费者和生产者两个层面总结进口贸易利得的文献:消费者层面的进口贸易利得主要来源于进口种类增长和进口竞争导致价格成本加成下降两个方面;生产者层面的进口贸易利得主要来源于进口带来的生产率增长以及价格成本加成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梳理,试图厘清增进进口贸易利得的内在机制和相关研究,并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4年06期 No.378 16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启用新网站及网上投稿系统的公告

    <正>经过近一年的积极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刊物部新的网站平台已于2013年5月日正式启用。自2013年5月1日起,作者向《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和《Journal of WTO and China》杂志投稿,请登录新的网站平台,新网站平台网址是

    2014年06期 No.378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