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经济热点

  • 危机冲击与中国贸易“超调式”震荡的经验分析

    戴翔;张二震;

    从总量层面、贸易国别层面以及BEC产品类别层面,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仅在总量层面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超调式"震荡特征,而且"超调式"震荡特征有着显著的贸易国别差异性和产品类别差异性。综合分析后发现,本轮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超调式"震荡与当代国际分工的演进以及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定位有关。据此得到启示:一方面,不应过分夸大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转向所谓"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缓解危机冲击下贸易大幅震荡应从构建国家价值链入手。

    2012年01期 No.349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0 ]

经贸论坛

  • 中国的出口潜力:总量测算、地区分布与前景展望——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张会清;唐海燕;

    通过考察2000-2008年间中国对120个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商品出口数据,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计量方法,本文揭示了我国出口潜力的地区分布与历史演变特征,并测算了后危机时期中国的出口潜力。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贸易自2007年开始转入"出口不足"状态,特别是对亚洲近邻的市场拓展相对滞后。展望后危机时期,在全球经济保持稳步回升的条件下,中国在2010-2015年间潜在的出口增速可达31.1%。综合出口潜力的规模指标与成长性指标,我们认为,后危机时期中国出口市场结构调整的总体导向应是:在保持欧美传统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重心逐渐转向出口潜力较大的亚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密切中非经贸合作关系,使其成为未来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潜在对象。

    2012年01期 No.349 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2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746 ]
  • 对外贸易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省际工业面板数据的研究

    李坤望;冯冰;

    考虑到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在影响机制上的差异性,本文重点探讨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增加在我国工业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中所起的作用并区分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控制了劳动收入占比与贸易的联立关系之后,本文发现进口贸易的作用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则表现出弱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也是我国工业部门劳动要素分配地位弱化的重要原因。

    2012年01期 No.349 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144 ]
  • 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张捷;周雷;

    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提出国际分工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及由此衍生的收入效应、关联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假说。采用20世纪80年代陆续进入工业化成熟期的15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同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外贸依存度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国内最终消费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经济含义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果过度强化在国际分工中的制造国地位,长期依靠商品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而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如果减少对商品贸易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来发展经济,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将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2年01期 No.349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23 ]
  • 产业结构影响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张明志;马静;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2012年01期 No.349 5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16 ]

区域国别市场

  • 对外开放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基于亚洲和拉美国家的比较研究

    戴枫;孙文远;

    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在将劳动力划分为低、中、高技能三类的基础上,选取亚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发展中国家1960-2005年的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模型,分析两地区的开放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亚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确实对国内收入不平等起到推动作用。目前的开放有利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总体的贸易依存度对拉美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更大,但外资对亚洲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更大;制造业出口倾向于扩大拉美国家的收入差距而缩小亚洲国家的收入差距。

    2012年01期 No.349 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36 ]
  • 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美市场的竞争关系研究

    谢国娥;周宜临;

    基于纺织品服装细分到三位数的进出口数据,利用价格贸易条件、竞争互补指数、竞争压力指数、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性指数对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美市场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纺织品服装在贸易量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上则弱于印度;同时两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美市场具有较高的出口相似性,中国对印度的竞争压力显著高于印度对中国的竞争压力。随后对两国纺织服装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2年01期 No.349 7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2 ]

东亚经济合作

  • “合成谬误”之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周年的实证分析

    方文超;肖晨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实施以来,双方贸易额有了大幅增长。帕克(Park,1989)命题认为:合成谬误将在中国与东盟四国率先出现。本文提出了两个核心假说:第一,贸易竞争会导致结构调整和生产分工;第二,结构调整和生产分工会导致贸易互补。并根据可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和各种判定指标对帕克命题进行了判定。

    2012年01期 No.349 8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5 ]

地方经贸

  • 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1986-2009年的数据

    俞雅乖;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利用浙江省1986-2009年的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进出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对浙江省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发展现代物流和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2年01期 No.349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131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西开放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刘炳炳;邵一珊;

    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西开放竞争力的概念,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西开放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西开放的国际化能力、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结构、政府管理和生活质量8个子要素发展较快,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而经济实力、资源和社会和谐3个子要素有所退步。针对以上状况提出建议,以提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向西开放竞争力。

    2012年01期 No.349 10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5 ]

服务贸易

  • 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黄毅;

    近年来,四川省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不断提高。本文根据近年来四川省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做出客观评价,并对后危机时代四川省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2年01期 No.349 11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1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19 ]

贸易与环境

  •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

    闫云凤;赵忠秀;

    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后,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门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生产隐含碳比消费隐含碳高4.53%,净出口隐含碳达2.98亿吨。我国的CO2排放贸易条件是0.93,这说明我国单位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单位进口的碳排放强度,国际贸易总体上来说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进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隐含碳贸易顺差最大的部门是"纺织业",逆差最大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再出口隐含碳最多的三个部门,说明这些部门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属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对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2年01期 No.349 13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3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8 ] |[阅读次数:170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混合双寡头模型下的R&D竞争:不确定性和模仿视角

    吉生保;冼国明;

    通过引入模仿参数δ来衡量R&D容易被模仿的程度,对Joanna Poya-go-Theotoky(1998)的研究进行了拓展,验证了其基本结论的稳健性。此外,通过引入二次R&D成本函数,研究发现,混合双寡头与私人双寡头情况下的社会福利的比较是不确定的,除了依赖创新规模P以外,还取决于模仿参数d,即——(1)对于任意的d,创新规模越大,私人双寡头越倾向于占优混合双寡头,混合双寡头仅在创新规模较小的时候可能优于私人双寡头;(2)对于创新规模比较小的R&D,只有同时具备较容易的模仿程度,混合双寡头才会优于私人双寡头;(3)在不完全模仿(d≠1)的情况下,在R&D越来越容易被模仿的过程中,利率越高(低),私人双寡头优于混合双寡头的最低P值先上升(下降)后下降(上升)。

    2012年01期 No.349 14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5 ]
  • 我国机床制造企业海外并购的关键因素研究

    付子墨;林汉川;

    近年来,我国机床制造企业所进行的14次并购大多取得了成功。本文在总结现有并购成功因素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我国机床制造企业这14次海外成功并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案例研究,以期对我国其他制造企业的海外并购有所启示。

    2012年01期 No.349 15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9 ]

国际金融

  • 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基于地级单位截取数据的分析

    王向楠;王晓全;孙祁祥;

    采用外资公司保费收入占比和外资公司机构数占比作为考察变量,利用我国2009年285个城市的分险种数据,通过托宾回归发现:市场规模、利润边际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市场集中度和是否为中心城市的影响则显著为负;跟随客户战略只在财产险市场中得到支持,而金融业发展程度只在人身险市场中作用显著;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历史上"阶梯式"开放政策的持续影响已不显著。

    2012年01期 No.349 16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