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经济热点

  •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多参数平滑法的定量分析

    汤学兵;韩晓丹;

    选取2000-2010年我国进出口的月度数据,运用多参数平滑方法,分析了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定量分析显示全球经济危机使我国2009年和2010年对外出口规模减少额超过10000亿美元,进口规模减少额超过6000亿美元,影响十分巨大,危机开始时对一般贸易的影响超过对进出口的整体影响。随着我国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逐渐减少。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危机使得我国对欧盟进出口的影响超过了对美国进出口的影响;对欧美地区出口的影响超过进口的影响;对我国不同地区进出口的影响是从东到西影响强度逐步减弱,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受到的影响越显著,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产品或行业受到全球经济危机负面影响的程度较小。

    2011年04期 No.340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23 ]

经贸论坛

  •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影响分析

    蒲华林;

    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并影响着我国的贸易平衡。对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细分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加工贸易顺差大大超过我国的商品贸易总顺差,其主要来源是外商独资企业的进料加工贸易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的贡献不大,甚至出现逆差。零部件贸易总体为逆差,且占我国商品贸易差额的比重较大,主要来源于大量进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机电交通运输设备零部件。

    2011年04期 No.340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1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96 ]
  •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姚文;祁春节;

    本文以Michael Porter的钻石模型理论为指导,基于1979-2008年茶叶进出口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茶业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对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降低了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片面市场化不利于我国茶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和外贸体制改革过度市场化。我国政府应该积极介入茶业经济,强化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的行业整合;加强供应链管理,改变当前以市场治理为主的纵向协作模式,积极探索以销售合同、生产合同和纵向一体化为代表的新型纵向协作模式;在外贸领域,应该建立茶叶拍卖市场,杜绝出口领域的低水平恶性竞争。

    2011年04期 No.340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50 ]
  • 2009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50强排行榜评析

    邢小强;薛飞;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出口规模与实力不断壮大,但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首先对2009年的民营企业出口50强排行榜进行综合分析并重点剖析了部分典型企业,进而阐释2006-2009年间民营企业出口50强的变动特征,最后提出后危机时代提高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2011年04期 No.340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东亚经济合作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FDI的影响效应

    李轩;

    本文尝试利用单边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总体影响效应、创造效应、转移效应,兼论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关系。

    2011年04期 No.340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2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141 ]
  • APEC合作的理论基础: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分析

    路宇立;

    在Viner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由于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收益和封闭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因而对APEC实践的解释力不足。本文以新区域主义的核心理论为基础,从全新的视角深入分析了APEC合作模式的独特性和合作内容的创新性,尝试为APEC合作提供适用的理论基础。

    2011年04期 No.340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17 ]

区域国别市场

  • 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实证分析

    石红莲;张子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中国在大量出口产品的同时,也向国外出口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利用投入产出法,采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3到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得出结论,随着中国对美国出口量的增加,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也在增大,并提出了减少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2011年04期 No.340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1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153 ]

地方经贸

  • 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王咏梅;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具体论证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省水产品出口增长率和出口竞争力的短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绿色贸易壁垒短期内对出口增长率和竞争力具有负面效应,从长远看,对水产业绿色观念的普及、国际化标准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以及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具有正面导向效应。因此应实行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化,以期发挥和扩大绿色贸易壁垒的正面效应,实现浙江省水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04期 No.340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7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601 ]

服务贸易

  • 生产者服务发展与贸易结构提升: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邱小欢;黄建忠;

    本文构建了一个生产者服务投入促进贸易结构提升的理论模型,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生产者服务种类数增加与质量提升,以及通过开放服务市场引进生产者服务,有助于提升贸易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出口贸易与产业数据,详细考察了总生产者服务及细分的5个生产者服务行业发展的出口影响效应。实证结论证实了生产者服务发展不仅是影响一国出口贸易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转变的核心内容。

    2011年04期 No.340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20 ]

贸易与环境

  • 长三角地区FDI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85-2009年数据的EKC检验

    陈晓峰;

    文章采用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FDI与四类污染排放数据,通过OLS模型及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FDI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FDI增长与环境污染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和因果关系;FDI与废气、二氧化硫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烟尘、粉尘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FDI对废气、二氧化硫的影响最为显著,反映了目前长三角地区FDI存在一定的环境负效应。本文基于EKC假说,进一步测度了引入FDI因素后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及演进趋势,文章认为,FDI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长三角地区倒"U"型EKC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可能会出现"N"或"~"型波动特征,因此,必须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外资政策。

    2011年04期 No.340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2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18 ]
  • 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I-O SDA模型的分析

    黄敏;刘剑锋;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召开,CO2等温室气体的控制减排已不再是个纯科学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话题,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也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定量测算了2002、2005及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I-O SDA)对影响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1)各年隐含碳净出口值及其占当年国内排放总量之比都呈增长趋势;(2)对隐含碳排放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出(进)口总效应;(3)两阶段的出(进)口规模效应都为正;(4)两阶段的出(进)口结构效应有较大不同,如2005-2008年,出口结构效应汇总为18187万吨,而进口结构效应汇总为-35678万吨;(5)在此期间,中间投入效应有较大改善,2002-2005年出(进)口中间投入效应为2116(3820)万吨,而2005-2008年为-9999(-12587)万吨;(6)单位产值碳排放效应也有较大改善,且两阶段单位产值碳排放效应主要由单位产值能耗效应决定(各部门两种效应方向完全一致);(7)两阶段出(进)口单位能源碳排放效应均非常小,改善不太明显。

    2011年04期 No.340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2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141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货币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与FDI区域分布非均衡

    陈继勇;梁柱;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是引起产业集聚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用地区市场规模、出口开放度和创新水平、创新效率分别作为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的衡量指标,运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考察FDI在中国省区的集聚以及由此而导致的FDI区域分布非均衡。实证研究发现,全国样本、东部和中部省区在吸引FDI方面,国内地区市场和国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而在西部省区中则没有发现这种替代性;东部和中部省区吸引FDI的数量则与当地的创新能力水平呈U字形曲线,并且一旦U字形曲线形成后,创新效率的提高能显著地吸引FDI。

    2011年04期 No.340 104-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1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32 ]
  •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陈爱贞;刘志彪;

    本文在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演变的基础上,借助投入产出分析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中间投入层次比较低,虽然其中间投入结构中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不多,但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比较多,且依赖性有上升趋势;虽然其垂直分工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外泄效应比较显著,阻碍了国内价值链的延伸。这些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又由其地位所决定。恶性循环带来的生产模式"自我锁定",造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以外资为主力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增强了这种锁定效应。为突破这种"内生"而又"链条关联"的影响,需要进行价值链创新。

    2011年04期 No.340 115-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6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8 ] |[阅读次数:165 ]
  • 知识产权保护、地区行政垄断与技术进步

    代中强;刘从军;

    本文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反映技术进步,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地区行政垄断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的技术进步;而地区行政垄断程度的降低将使得资源配置进一步合理,从而促进了当地的技术进步。同时还发现,由于研发支出的模仿创新导向,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济显著性不强。

    2011年04期 No.340 12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99 ]

国际金融

  • 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外汇储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黄飞雪;李成;

    本文针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增长影响的问题,提出运用非线性的ST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汇改前(1999年1月到2005年7月)和汇改后(2005年7月至2010年9月)两个时期的月度数据,得出结果发现:(1)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对外汇储备增长具有非线性关系。(2)汇改前,随着人民币实际汇率增长率的不断增大,非线性部分的影响逐渐显著,当转换函数值向1趋近时,人民币实际汇率每增长1%,外汇储备就减少1.65%;在汇改后,当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轻微的增长即增长率小于0.649%时,非线性影响会非常显著,此时人民币贬值对外汇储备增长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人民币实际汇率每增长1%,外汇储备就减少0.73%。而只要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增长率不超过3.543%,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与外汇储备增长之间就保持着稳定的线性关系,一旦增长率超过3.543%,则线性关系迅速向非线性关系转化,此时,1%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增长将导致外汇储备减少0.73%。(3)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即人民币实际贬值,对外汇储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人民币实际汇率下降,即人民币实际升值,能拉动外汇储备的增长。因此,应改革中国的结售汇体制,真正实现藏汇于民,同时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其浮动区间,从而加大投机进出资金的风险成本,抑制其投机操作,起到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外汇储备快增的作用。

    2011年04期 No.340 13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1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52 ]
  • 后危机背景下基于预防动机的中国外汇储备需求研究

    谷宇;韩国高;

    本文首先应用EGARCH模型捕捉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非对称波动性;随后从持有外汇储备的预防性动机出发,建立了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本文应用受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法,识别了中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及人民币汇率的协整方程。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起到了屏蔽、缓冲金融危机的作用,也表明我国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导致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结构性因素。同时,外汇储备增长对人民币汇率存在正向冲击效应,长期内将导致汇率升值。在后危机背景下,政策当局短期内应增加汇率灵活性,释放储备增加导致的汇率升值压力;长期内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进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变革,提高经济体抵御危机的能力,从根本上降低经济体对外汇储备的需求。

    2011年04期 No.340 15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8 ]

学术前沿

  • 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演进——FDI决定理论研究新进展

    张为付;李逢春;

    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方式之一,关于FDI的研究成为关注热点。目前,关于FDI的发生与发展的研究已经形成不同的理论与假设。文章首先从微观与宏观层面,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FDI决定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与综述,然后对FDI决定理论的最新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2011年04期 No.340 16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3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131 ]
  • 简评《外资并购与中国经济福利》

    施建军;

    <正>由我国经济学者高伟凯博士牵头完成的著作《外资并购与中国经济福利》一书,于2010年11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高伟凯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福利影响的评估框架和模型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的资助。

    2011年04期 No.340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