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先锋;刘飞;
本文运用1981-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单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均资本存量与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与价格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累积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资本存量的比例与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实际汇率变动与三种贸易条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08年05期 No.305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张敏;陈万明;刘晓杨;
在一国的对外贸易中,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在决定进、出口量时,会正确地考虑国家安全利益。这种由于企业对外贸易行为(主要指进出口)而引起的国家利益的损失,称之为对外贸易风险成本。本文以矿产品"买涨卖跌"现象为例,通过对对外贸易风险成本的形成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国家激励模型的设计思路,以便达到有效降低对外贸易风险成本的目的。
2008年05期 No.305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米运生;易秋霖;
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地处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相继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但珠三角仍然保持一种相对优势。这种区域差异是源于全球的数量效应还是质量效应?本文比较分析表明,三大区域之间的TFP存在显著差异;TFP经济增长的贡献,从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基于贸易、投资和金融维度,本文以面板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全球化对区域TFP差异的影响。主要发现是:在区域整体层面上,全球化促进了TFP的提高;但在区域内,全球化对三大区域TFP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无统计意义。全球化对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数量效应实现的,质量效应尚未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质性因素。外贸和FDI增长方式的外延和粗放、较低的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制约了区域层面TFP的增长。
2008年05期 No.30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冯宗宪;李冰;杨金花;
在新一轮多哈回合农产品谈判中,关税削减是市场准入部分的核心议题,本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06)的基础上模拟了5个主要的分层削减公式对中国农产品税率分布的影响。采用了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系数、极大值、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衡量削减效果。模拟结果显示,G20模拟方案(三)和美国模拟方案的降税幅度较大,而G10模拟方案和G20模拟方案(一)的降税幅度较小,后者对中国农业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弱。
2008年05期 No.30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魏澄荣;全毅;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大幅度下调出口退税率,给福建省外贸出口和行业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影响。福建省企业要根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导向,顺势而为,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空间,降低成本和费用;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提高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增强国际议价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多种贸易形式。
2008年05期 No.30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董佺;杨清;曹宗平;
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净出口拉动当地人均GDP起到了促进作用。与其他地区相比,广东省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对外投资的主体是颇具市场活力的民营经济,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替代了出口。这个结论在OLS、2SLS和SEM三种计量模型中均得到了支持。因此在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地区,企业自发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整体经济水平提升会起到积极作用。
2008年05期 No.305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华;
以湖北省1981-2006年数据为样本,分别运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结论包括:湖北省货物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得并不稳定且不明显,产业结构变动对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较明显;湖北省GDP增长与进口呈单向因果关系,与出口不构成显著的因果关系;从长期看,湖北省GDP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三者是协调一致、同步变动的。从短期来看,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要强于出口,但其本身也较小。
2008年05期 No.305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陈字;卫平;
本文利用我国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国际技术扩散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内资部门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技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内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自主创新对内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技术引进对内资部门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内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但并非由于技术外溢,而是由于市场竞争等其他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部门的自主创新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从实证结果判断,我国引进的技术主要是适宜技术。
2008年05期 No.30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张为付;
文章首先从东道国利用FDI绩效的角度提出了利用FDI最佳规模问题,然后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然后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个研究与分析框架,并指出了研究路径和可能的结果。
2008年05期 No.305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楼俊强;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在几大区位集中的特点。本文首先对有关国内外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在分析和总结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概况、R&D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了一套反映我国各地区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各区位因素变量进行检验,从中找出了最具影响力的决定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在评估各地优劣势的前提下,提出了可供各地政府选择的政策框架。
2008年05期 No.305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臧新;王红燕;潘刚;
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一般会出现地区的集聚现象,农业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会形成集聚呢?本文对江苏省农业FDI的地区集聚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某些地区的农业FDI存在较明显的国别集聚和产业集聚。文章还对农业FDI的来源国集聚和产业集聚原因进行了分析。
2008年05期 No.305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