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经贸论坛

  • 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实证研究

    张建清;李洁;张天顶;

    理论研究者和相关政策文献的建议者在分析影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各种经济变量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利用全球范围内52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到2004年的经济数据对影响经常项目失衡的多种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对当前解释全球经常项目失衡原因的各种观点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2007年03期 No.291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屈小博;霍学喜;

    我国农产品出口已经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以及出口经营主体结构的特征与变化,并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以及国际市场份额等评价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显示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总体反映了我国农业资源的禀赋和比较优势特征,主要集中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但与农产品出口大国相比,整体竞争力弱,处于低竞争劣势,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2007年03期 No.291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5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7 ] |[阅读次数:1 ]
  • 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李有;刘万岚;

    有关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的最新经验研究都是在Coe和Helpman(1995)计量模型(简称CH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CH模型的扩展涉及到:R&D溢出变量的不同设定形式;其它溢出渠道的引入;人力资本的具体作用。本文对国外关于进口贸易与技术溢出的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揭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07年03期 No.291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规模的影响——基于虚拟变量、协整及格兰杰检验的实证研究

    王蕙;郭显光;

    本文根据1980-2004年我国出口、进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数据,利用虚拟变量、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建立回归模型等方法,就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度量,得出结论: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进出口规模具有促进作用,1996年后随着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在促进外贸增长的贡献效用上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使用虚拟变量衡量定性因素,在建模前进行了充分的前提检验,以保证模型是稳定和有效的。

    2007年03期 No.291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

    陈策;

    本文在Rybczynski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外国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替代和互补的关系。在理论分析部分,建立了一个简化的要素特定模型,分析了特定部门初始贸易状态与部门产出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的关系。在实证分析部分,用我国各行业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的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各行业贸易的影响都很显著,但是具体的替代和互补关系却因时期不同而不同。

    2007年03期 No.291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人力资本、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饶晓辉;

    本文应用1952-2004年的实际数据,利用内生的结构断点单位根检验、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的GDP、出口和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动态行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DP、出口和人力资本都是有结构断点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它们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人力资本与出口之间有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且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本文的结论支持了我国是人力资本型内生经济增长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的认识。

    2007年03期 No.291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 ]

区域国别市场

  • 解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

    刘海云;吴强;杨波;

    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国出现了全球所独有的巨额贸易逆差,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分析其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今全球贸易的新特点,重点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商品贸易的变化,指出美国信息产业等诸多产业已经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这种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引致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是其巨额贸易逆差形成和扩大的主要原因。

    2007年03期 No.291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

    黄建忠;庄惠明;

    随着“多哈回合”陷入僵局,经济全球化步伐有所减缓,区域集团化浪潮日益高涨,两者之间的关系之争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在对两者关系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集团化产生的四大效应,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互动效应分别给予验证。

    2007年03期 No.29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地方经贸

  • 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王晰;兰勇;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湖南省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年均增长超过20%,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障碍。本文基于钻石模型理论框架,从竞争潜力、竞争实力和竞争业绩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链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需求档次和挖掘需求潜力、政府介入市场失灵领域、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等发展对策。

    2007年03期 No.291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

    刘渝琳;冯其云;

    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但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表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试图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就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出由于技术及产业结构等因素,东部地区已经形成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良好促进机制,而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技术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各地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2007年03期 No.291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我国外资适度规模的测算:基于“双缺口模型”的实证研究

    张棣;

    基于“双缺口”理论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外资适度规模问题,结论表明:我国对外资的利用存在适度规模问题,外资实际规模与外资适度规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不合理的外资规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负效应,其原因是外资投向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以及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所致。

    2007年03期 No.291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郑秀君;

    本文旨在探索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对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与通径分析方法对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经过比较发现,这两种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但通径分析方法优于回归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应该是东道国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各因素一系列指标的集合这一观点。

    2007年03期 No.29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

    刘凤朝;沈能;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有不同的渠道效应。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TFP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了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现出来的,但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007年03期 No.291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外商直接投资我国食品产业的决定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

    吕立才;庄丽娟;黄祖辉;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食品产业的潜在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市场规模、企业平均规模、市场发育程度、附加值率、产业集聚程度和产业政策是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食品产业的重要决定因素,劳动力成本可能并不是当前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食品产业的重要决定因素,或者这一优势正在弱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出了简要的结论和政策涵义。

    2007年03期 No.291 85-9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

    汪斌;侯茂章;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的全球离散化和区域集聚化倾向。而全球价值链(GVC)这种新的生产和贸易组织方式把片段化的生产集聚区域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强化了全球贸易一体化倾向。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背景、概念形成、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这一产业与贸易研究的新范式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全球价值链理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其对我国企业与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方面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2007年03期 No.291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5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蔡宁;黎常;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企业国际化加速的现象,许多企业在建立之初就开始进行跨国发展,这是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国际新企业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从国际新企业的概念、形成、发展以及其理论框架模型出发,对国际新企业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探讨了其未来研究方向,同时阐述了其对我国企业相关研究的指导作用,并对后续研究作了简要的讨论。

    2007年03期 No.291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服务贸易

  • 多边投资体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吕志华;刘长庚;葛玉萍;

    多边投资体系对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多边投资体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的影响主要包括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新兴服务业行业;消极的影响主要是部分服务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威胁,同时加重服务业企业人力资源外流。

    2007年03期 No.291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实证

    杨春妮;

    服务业离岸外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抓住机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对华服务业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中国吸引服务业直接投资的重要区位因素。

    2007年03期 No.291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反倾销

  • 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蒋德恩;

    近年来,反倾销这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补救措施出现了滥用的趋势。对反倾销措施的不正当使用使实施国的某些企业除受到保护之外,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利益,而反倾销的目标国的企业则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种滥用反倾销的行为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这种滥用行为可以通过政府间的斡旋,诉诸争端解决机制,或谈判修订有关规则而得到制约。

    2007年03期 No.291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1980-2003年美国反倾销实务定量分析

    贾宁;梅仁毅;

    实务分析是研究美国反倾销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美国反倾销实务入手,对1980-2003年美国的反倾销申诉和反倾销裁决结果进行了数量和价值的定量分析,发展和补充了关于美国反倾销行为的传统观点,从而更全面合理地解读了美国的反倾销行为。

    2007年03期 No.291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学术前沿

  • 企业集团获利能力与价值挖掘: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利润逆转”的数据分析

    汤谷良;游尤;

    我国上市公司净利润小与利润总额的利润逆转现象频频出现。通过对我国2001年度至2005年度出现利润逆转现象上市公司的总体样本分析,细究其出现逆转现象的原因所在,发现净利润并不能客观地反映集团公司的经营业绩。进一步讨论了利润逆转对于决策的意义所在,认为利润逆转的信号作用不容忽视,其所提供的战略信息不容小觑,因此利润逆转对于业绩评价尤为重要。利润逆转是企业未来持续获利能力的表达,是挖掘企业价值所在的有效途径。

    2007年03期 No.291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书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正>国际商学院成立于1982年,现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序列的培养资格。本科层次开设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五个专业;硕士层次设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

    2007年03期 No.291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