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Trade Compatibility and Trade Potential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朱晶;陈晓艳;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结构特点的分析,研究了两国农产品贸易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间和产业内互补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双方具有潜在互补性和较大贸易容量及紧密贸易联系的农产品,以揭示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表明,中印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在现实贸易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关键词(KeyWords): 中印贸易;农产品;比较优势;互补性;贸易强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朱晶;陈晓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即包括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第0条,第1条以及第21、22、26款(不包括266、267和269组)和29款、第232分组以及第4条的产品。
- ②分类依据是在联合国SITCRev.3农产品范围的基础上参考卢锋(2001)对农业贸易产品的分类法。
- ⑤运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DRCC)测算玉米的比较优势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国的玉米已丧失比较优势,如徐志刚等(2000),闫国庆等(2004)的研究。
- 李天华,(2004)“中国与印度经贸关系发展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1期。
- 刘春香等,(2004)“中菲产业内贸易及贸易强度分析,”《经济问题》第1期。
- 卢锋、梅孝锋,(2001)“‘入世’农业影响的省区分布研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2001001。
- 徐志刚、钟甫宁、傅龙波,(2000)“中国农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及比较优势,”《农业技术经济》第4期。
- 闫成海,(2003)“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世界经济》第1期。
- 闫国庆、陈丽静等,(2004)“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4期。
- 于津平,(2003)“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世界经济》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