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Effects of Two-way FDI on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Influence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Test
贾妮莎;韩永辉;邹建华;
摘要(Abstract):
中国正以东道国和投资国双重身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本文剖析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理论机制,结合1982-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误差修正和脉冲响应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双向FDI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I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更为突出;在长期,中国双向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促进作用,但IFDI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效应更显著,OFDI则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动态冲击看,双向FDI都会将自身所受外部冲击传递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关键词(KeyWords): 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山大学2013年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奖学基金重要创新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003107);;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GJ)14-21];; 海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HNKY2014-07)
作者(Author): 贾妮莎;韩永辉;邹建华;
Email:
DOI: 10.13510/j.cnki.jit.2014.11.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第5期。
- 盖骁敏、张文娟,(2012)“FDI产业聚集的根治性问题研究,”《管理世界》第12期。
- 韩永辉、邹建华、黄亮雄,(2013)“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产业效应动态路径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非参数估计,”中国经济学年会入选论文。
- 刘伟、张辉,(2008)“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经济研究》第11期。
- 聂爱云、陆长平,(2012)“制度约束、外商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国际贸易问题》第2期。
- 张文玺,(2012)“中日韩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政策演变比较及启示,”《现代日本经济》第4期。
- 邹建华、韩永辉,(2013)“引资转型、FDI质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7期。
- Barrios S.,Gorg H.,Strobl E.,(2005)“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ompeti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y,”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9,1761-1784.
- Jensen C.,(2002)“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he Upgrading of Polish Exports,”Applied Economics 32,207-217.
- Kojima.K.,(1978)“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London Croom Helm.
- Markusen J.R.,Venables AJ.,(1999)“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335-356.
- Mathews.J.A.,(2006)“Dragon Multinationals:New Players in 21st Century Globalization,”Asia PacificJournal of Management 23,5-27
- Yusaf H.,Akbar J.,Bard B.,(2004)“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Strategy,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ase of the Hungarian Banking Industry,”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39,89-105.
- 1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
- 2《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显示。
- 3 选项3:协整空间有常数项、无时间趋势项。
- 4 选项2:协整空间有常数项、无时间趋势项,数据空间无常数项。
- 5 *(**)表示在1%(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
- 6 *(**)表示在1%(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
- 7 VEC模型的滞后阶数和选项的设定均应与前面相应的JJ协整检验保持一致。
- 8 *、**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没有*号说明统计上不显著。
- 9根据时序序列计量理论,“新息”可用随机扰动项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