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 加快调整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郑宝银

    2005年07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高峰,范炳全,王金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根据我国1952-2002年的出口、进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提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

    2005年07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3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进出口不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赵丙奇

    在我国外贸总额快速上升的同时,进出口增幅却起伏不定。本文从增幅层面和统计学角度对进出口不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OLS分析。认为进口商品集中度、机械设备类商品进口比率、纺织产品及其制品进口比率等因素对进口不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

    2005年07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基于HO模型的扩展分析

    齐俊妍

    主流贸易理论大多忽视金融因素对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的影响。本文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金融发展因素引入HO的理论框架中,说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资本禀赋和促进技术进步来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金融发展的水平越高,贸易结构中更多依赖外部金融的产品通常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越大越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

    2005年07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0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8 ] |[阅读次数:0 ]
  • 商品贸易中的赊欠交易研究

    谭晶荣

    从商品贸易中的赊欠交易特征入手,分析赊欠交易存在的基础及制度保障,并就国际贸易中赊欠交易双方博弈及利弊进行分析,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赊欠交易所具有的信用风险,提出了信用风险的防范及分散措施。

    2005年07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入世前后我国棉花国际贸易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谭砚文,温思美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入世前后影响我国棉花国际贸易行为的诸因素进行了甄别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入世前我国棉花垄断经营时期,棉花的进出口只关注供给层面而忽视需求层面,并随着生产量和库存量的变化而波动,而入世以后我国棉花国际贸易波动则主要是受市场价格及需求因素的影响。

    2005年07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世界棉花市场的格局与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

    李辉,易法海

    当今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棉花产量增加主要依靠提高单产,棉花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棉花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棉花产业应充分利用其棉花单产水平高、成本低的优势,不断优化棉花品种结构,提高棉花原棉质量,进一步提升在世界棉花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

    2005年07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透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合理性

    刘建江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既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需要,也对美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亦非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根源,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低失业率长期并存。而美元的特殊地位和美国独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不同统计口径所得逆差数据的差异,也分别从不同侧面解释了美国经济增长中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合理性。虽然巨额贸易逆差暂时未阻碍美国经济增长,但必须重视其未来潜在的风险。

    2005年07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

    侯铁珊 ,宋岩

    东盟的未来取决于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使用贸易强度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以此说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005年07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贸易自由化下东盟国家关税政策的新进展

    闫森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盟国家(本文主要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步伐,积极改革与调整关税政策,本文对东盟五国关税水平和关税结构呈现的新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调整的特点与趋势,这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07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新疆参与中亚次区域经济集团的条件、模式与对策

    高志刚

    在阐述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和新疆面临的中亚国家次区域经济集团化压力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参与中亚次区域经济集团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新疆可采取的三种模式即“增长三角”模式、“跨国经济合作开发区”模式和“边境自由贸易区”模式,最后提出了新疆参与中亚次区域经济集团的对策建议。

    2005年07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
  • 开放型经济下新疆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理论思考

    胡序勇

    新疆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应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是振兴新疆经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相对应,新疆近年来在国际贸易战略上突出表现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本文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比较优势,不一定能成为竞争优势。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对外贸易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需要将这种比较优势通过有效途径转化为竞争优势。

    2005年07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和方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贾怀勤

    围绕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服务贸易定义所引发的统计口径问题的解读和贯彻《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对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了相应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活动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归纳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主要观点,概括了这一时期的研究活动。最后,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如何搞好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和方法建设提出建议。

    2005年07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

    刘绍坚

    服务业国际间转移已经成为当前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跨国公司的推动是其迅猛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因,人力资源、科技水平、制造业国际转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其发展的外在推动力。

    2005年07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综合分析

    李春顶

    在国际社会不断呼吁贸易自由化的今天,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了阻碍贸易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的观点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出口国带来的只是巨大的负效应,然而笔者以为,这只是一种短期的影响,而从中长期来说,如果处理得当,可能还会存在正的效应。文章分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带来的贸易效应、社会福利效应和产业效应。

    2005年07期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2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利益的动态转换

    祝宝江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境外投资近几年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很快,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比较利益动态性未转换成动态化,也就是说没有充分体现出比较利益。本文认为要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进行比较利益的动态转换,因而在对外投资中要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以期增加国际贸易收益。

    2005年07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企业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战略

    陈浪南 ,洪如明 ,谢绵陛

    本文首先比较了不同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并购与新建、独资与合资的各国选择经验和选择影响因素,最后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市场进入方式选择:从投资动机看,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并购、合资为主,从东道国的外资政策看,我国的产业转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家,进入方式应以新建、合资为主,从投资规模角度看,我国自然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合资为主。

    2005年07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1 ] |[阅读次数:0 ]
  • 建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若干思考

    吴立光

    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展了股权激励机制的尝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还没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相关规范文件。本文在评价国外股权激励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包括制定相关规范文件的一些建议措施。

    2005年07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要素禀赋:全球FDI流出不平衡的一种解释

    蒙自强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而传统的OLI范式理论对此并不能做出解释。本文从要素禀赋的角度分析要素禀赋、厂商优势和FDI流出三者的关系,从而解释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2005年07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资进入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和相应对策

    马丽卿

    本文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出发,通过相关数据的引用,论述了外资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针对旅游业内各行业的发展特点,论述了外资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2005年07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保护制度的思考

    许奇挺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国内企业将会到境外进行投资。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增多、投资规模的增加迫切需要建立我国境外投资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境外投资保护制度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境外投资法,境外投资保险制度覆盖面窄,支持力度小,投资保护协定签订工作滞后。为了促进和保护我国境外投资的发展,我国应加快境外投资立法、完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和加强投资保护协定签订工作。

    2005年07期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在医药专利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

    姚新超

    艾滋病危机是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社会和经济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数以百万人因无法获得防治药品而死亡。而TRIPs协议对医药专利的保护导致发展中国家无法承担高昂价格的药品,因而发展中国家几乎享受不到TRIPs协议下的公共健康自主权。美国与南非、巴西的争端突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为此,多哈会议首次就该问题发表了公共健康宣言,但该宣言也留下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未来TRIPs协议应向何处发展值得反思。

    2005年07期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分析与预测

    方先明,熊鹏

    通过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对其未来走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一直呈稳步上升状态,在近期内仍将维持小幅上升的态势。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实际基础是不存在的,“人民币升值论”实质是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引起的国外政府与媒体的升值预期。因此,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其对国民经济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2005年07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

    黄瑞芬,孙兆明

    基于均衡汇率理论,应用协整模型,采用真实变量分析了1980-2003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与均衡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而研究了不同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条件与中长期以及短期的实际汇率存在显著的关系,贸易条件的恶化或改善是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或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贸易条件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005年07期 122-12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汇率变动与资产价格——兼论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宏观调控思路

    郑建明,刘畅

    文章对新型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产生以来的四大新的汇率理论进行了评述,对汇率变动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日本为例加以具体分析。为了防止“泡沫经济”的崩溃,货币政策的事前调控或“预调”是关键。当前迫切需要防止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化为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

    2005年07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9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佛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简介

    2005年07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