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经贸论坛

  • 跨国移民、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创新

    范兆斌;刘德学;

    本文在"新人才流失经济学"的框架下,以分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跨国移民对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结构及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显示,由于较低的知识存量和较高的协调成本,在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移民来源国,熟练劳动力通常更倾向于选择通才教育,从而独立进行创新活动。相反,在技术较为先进的移民目标国,熟练劳动力则更倾向于选择专才教育,从而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从事创新活动。受国内外协调成本差异的影响,跨国移民会激励移民来源国的劳动力更多的选择专才教育,从而改变移民来源国人力资本的结构并影响技术创新的效率。

    2012年06期 No.354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8K]
    [下载次数:10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产业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SAH检验

    郭东杰;邵琼燕;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外贸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根据平滑调整假说(SAH),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会随着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基于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间隔3年的边际内产业指数最为有效,且产业内贸易水平对劳动力市场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但回归分析结果并不支持SAH。随着产业内贸易比例扩大,劳动力的产业间调整增加,而并非产业内的调整。此外,劳动生产率和国内显性需求对劳动力市场调整有很大影响,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行业内,劳动生产率的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而显性需求和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作用较弱。

    2012年06期 No.354 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保税港区发展战略研究

    黄志勇;李京文;

    保税港区是我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区域发展的重要突破。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保税港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全面分析,构建中国保税港区的SWOT组合矩阵,研究设计了中国保税港区的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港等未来发展战略思路。

    2012年06期 No.354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1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区域国别市场

  • 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学理性研究——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为例

    郭力;

    中俄边境贸易是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不仅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中俄贸易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比较优势、资源、产业的互补性、竞争性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等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双方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差额、贸易效应,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巩固双方的传统贸易优势,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以技术贸易为先导的产业合作,实现贸易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2012年06期 No.354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测算

    张兵;刘丹;

    本文针对2000-2009年美国农产品出口现状,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美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农产品出口波动主要依赖于世界市场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总体需求水平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有着显著影响,而产品的结构和竞争力对出口贸易贡献相对较小。

    2012年06期 No.354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2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对拉美新兴市场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和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邵建春;

    选取巴西、智利和阿根廷为代表,借助引力模型,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变系数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对拉美新兴市场出口的影响因素问题。结果表明,贸易摩擦显著影响了我国对其出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应视进口国货币汇率变化情况和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程度而定;拉美地区人均收入的提高会降低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双边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出口提供了有效保障;虽然我国对拉美新兴市场出口较多,但利润较低。最后还从经济与贸易角度对上述实证结果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2年06期 No.354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全球价值链下中美两国出口品技术含量的动态研究

    华广敏;

    后危机时代,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中美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不考虑进口的中间产品值,高估了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有效测度出口品技术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美两国若干年份出口产品的全部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指数。结果显示: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和美国出口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但中国产业结构仍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低端,而美国处于价值链分工的高端,且上升趋势明显。中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产业升级,最后提出中国产业升级的对策。

    2012年06期 No.354 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5K]
    [下载次数:1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东亚经济合作

  •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日进出口产品结构合理性比较研究

    陆根尧;潘晓栋;

    从进出口部门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运用中日两国的投入产出表,对中日两国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论如下:中国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要优于日本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中国的进口产品合理度指数高于日本的进口产品合理度指数,而出口产品的合理度指数却低于日本。最后分析了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并得出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2012年06期 No.354 8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0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中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张婧;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近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标分析了2000-2009年中韩两国服务业及细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选取了中韩两国GDP增长率的差异(GDPG)、中国对韩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SG)、贸易不平衡程度(TD)、韩币对人民币汇率(ER)五个因素实证分析了其对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GL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并以垂直型为主,只有旅游、运输和通讯三个细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同时GDPG和FDI对GL有显著影响,TD对GL有较显著影响。

    2012年06期 No.354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1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贸易与环境

  • 国外关于贸易碳排放责任划分问题的研究评述

    周茂荣;谭秀杰;

    出口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是为满足进口国消费而引起的。近年来,这部分碳排放的责任划分问题引发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并先后提出了生产责任原则、消费责任原则及共担责任原则三种划分原则。文章对国外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对这三种原则依次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原则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2012年06期 No.354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出口退税政策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

    窦彬;

    调整出口退税已成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出口的重要措施,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退税的节能减排效应,提出下调出口退税率,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成本的假设,接下来又通过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能源强度与出口退税率的协整分析来实证验证,结果表明:出口额能耗与出口退税率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额能耗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额能耗影响的长期弹性为0.47,短期弹性为0.07,即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在短期内不明显,但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变结构协整分析还表明,差别退税政策下,当退税率下调时,出口退税率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更大。

    2012年06期 No.354 114-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来自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

    李逢春;

    文章通过修改经典的钱纳里"结构增长"模型,利用2003-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升级的相关省际数据,加入对外直接投资的节奏和不规则度作为调节变量,用面板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结果显示:(1)较高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可以较快地促进投资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2)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过程变量即节奏和不规则会对产业升级的效果起反向作用;(3)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市场化程度可以正向调节节奏和不规则度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外投资的节奏和不规则度对产业升级的负向影响要小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2012年06期 No.354 124-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1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4 ] |[阅读次数:2 ]
  • 国际代工企业升级模式研究

    孙红燕;张先锋;

    本文在产业升级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韩国、中国台湾国际代工企业升级模式和我国本土代工企业的特征,提出了国际代工企业基于产业升级的品牌阶段发展模式。最后,论文从识别发包商的异质性等五个微观层面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性等三个宏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升级模式的因素。

    2012年06期 No.354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汇改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测度与预测——基于汇改后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啟仁;张晓莉;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经营困境凸显,进一步汇改是否会加剧其困境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汇改后的月度数据,采用GARCH模型分析各次汇改对汇率弹性的影响特征,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测度和预测汇改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汇改促使人民币每升值1%,其出口减少3.874%;汇率弹性增强1%,其出口减少0.034%。预测的中小企业出口总额较为平稳。进一步汇改以增强汇率弹性为核心不会对中小企业出口总量造成大的冲击。

    2012年06期 No.354 14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股指期货收益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王博;伍楠林;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其具备高杠杆性、投机性和交易策略复杂性的特征,其风险与收益的变化在对宏观经济产生复杂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受到宏观经济各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然后建立平稳性检验、最优滞后长度检验与协积检验,可以使数据分析更加合理可靠,最终实现更好的衡量股指期货收益、为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示范。

    2012年06期 No.354 15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8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国际经济法

  • 从“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看我国应当如何援用GATT1994第20条(g)款

    朱颖;

    在"原材料出口限制案"中,中国援用GATT1994第20条(g)款抗辩失败。原因有二:一是未能证明贸易限制措施与保护可用尽的自然资源有关;二是未能证明贸易限制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本文以该案为背景,通过对GATT时期和WTO时期涉及第20条(g)款案件的比较研究,系统梳理了第20条(g)款各项要件的发展脉络,并且透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审查过程,对每一项要件的举证论证策略加以总结,最终构建出GATT1994第20条(g)款援用方案。

    2012年06期 No.354 16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