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宇峰;陈准准;
本文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社会核算矩阵(SAM),模拟了国际能源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活动以及微观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况,同时具体分析了能源冲击对部门间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面对能源冲击时,不同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变化也各不相同,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并且这些岗位主要是面向对能源有较强替代性的技术工人,而其余大部分部门则倾向于缩减劳动岗位的供应;在收入方面,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各类工人收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技术工人降幅最大,产业工人次之,而农业工人的收入在能源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上升。
2012年04期 No.352 1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马章良;
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P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测算了外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度三个指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
2012年04期 No.352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6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1 ] |[阅读次数:0 ] - 王瑞;王丽萍;
基于1992-2009年的面板数据,描述了我国农产品贸易流量的概况、主要市场和贸易品种,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发现,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加入世贸组织(WTO)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对双边农产品贸易有促进影响,而贸易国间距离、人均收入差异、突发的金融危机对贸易流量存在负面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2012年04期 No.352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4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5 ] |[阅读次数:0 ]
- 马述忠;吕淼;
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影响的新思路。一方面,选用1997年至2009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造了联立方程模型,分别利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了农业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和就业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农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加1%将导致0.2%的国内投资和0.01%的农业就业被挤出;另一方面,基于国内投资与就业挤出效应视角,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2年04期 No.352 12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1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张琴;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特征基础上,选取1983-2007年外商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越多,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注重外资引进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承接环境,实现利用外资产业政策的转型。
2012年04期 No.352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3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0 ] - 李文秀;顾乃华;
本文测算了2001-2008年间我国大陆各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利用面板门槛模型,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FDI与TFP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2001-2008年间,我国TFP整体呈上升态势,但TFP水平和增速在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FDI的外溢效应呈现俱乐部特征:在经济发达地区,FDI会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而在欠发达地区FDI则不会产生正向的外溢效应。
2012年04期 No.352 14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