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 30岁的生日

    郑宝银

    2005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贸易政策的两难问题与GATT/WTO体制——GATT/WTO的政治经济学

    黄静波

    国际贸易是受政治因素影响最大的经济领域之一,GATT/WTO的规则和体系实际上也反映了这种经济与政治交织的复杂性。国家利益的驱动使得各国政府在贸易政策运用方面处于选择偏向自由贸易或贸易保护的“两难境地”。GATT/WTO在倡导贸易自由化、建设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过程中也不得不兼顾保障各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以务实、折衷以及规则导向为特征的GATT/WTO理念,来支持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中渐进的但又是持续的贸易自由化取向。

    2005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世贸组织体制下的区域经济统合——兼论日本多重对外经济战略

    周旭霞

    区域经济统合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正确认识区域经济统合的原因、功能和趋势,是当前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区域经济统合的特点及其经济效果,揭示了世贸组织和区域经济统合的内在联系,最后剖析了日本推行区域经济统合的战略举措。

    2005年01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世贸组织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评析

    谢文捷 ,于友伟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末国际贸易领域中出现的重要现象。非关税壁垒代替关税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这是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发展与贸易自由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世贸组织体制下,贸易保护愈演愈烈,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自由贸易做了最有趣的修正。

    2005年01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论世贸组织框架下我国推行战略贸易政策的可能性

    孙文远

    通过分析我国战略贸易政策有效实施的两个约束条件,即外部约束与内部约束,指出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我国基本具备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两个条件,但也会因信息不完备等原因弱化政策实施的效果。

    2005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贸易收支的结构分析

    汪洪 ,张薇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我国贸易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状态,贸易收支的顺差额在不断的增长,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内部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贸易收支进行结构分析。

    2005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黄先海 ,张云帆

    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世界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路径,溢出的渠道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FDI)等。本文运用经拓展后的Coe&Helpman的贸易溢出计量模型,将我国从商品贸易以及FDI中所获得的技术溢出纳入同一模型中加以综合分析。经测度表明,我国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都较显著,且相互间存在着共生互补关系,但相对说来,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略大于外贸的溢出效应;同时,国内R&D的资本存量对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有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5年01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0 ] |[阅读次数:0 ]
  • 再议我国对美出口与美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

    林秀丽 ,舒元

    针对高运胜(2004)的病态计量模型,本文通过协整分析认为:我国对美出口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我国对美出口与美国GDP之间存在一个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美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另一个结论是:美国GDP每增加1美元,我国对美出口增加量是减少的,我国对美出口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后面的结论支持了高运胜的分析:我国对美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较大比重,需求弹性相对较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美国GDP是我国对美出口的Granger原因,我国对美出口却不是美国GDP的Granger原因,我国对美出口对美国经济产生不了威胁。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几个政策建议。

    2005年01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启示

    宋瑛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当前流行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一国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在对我国服务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若干对策建议。

    2005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1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环境问题

    莫莎

    从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积极投入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之中,并且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这些协定中都设有专门的“环境”一章来协调签字国之间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美国将贸易政策的重心转向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原因,以美澳自由贸易协定为例介绍了“环境”部分的内容,并分析了美国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规定环境条款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2005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中、马、泰三国电子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

    陈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主要出口产品。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中国的入世,东盟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和泰国担心面临中国电子产品的竞争。为此,本文采用变动市场份额分析法、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指标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对中、马、泰三国电子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2005年01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 ]
  • 论国际贸易领域新的价值取向——人文贸易主义

    散长剑 ,蒋天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人文贸易主义。虽然人文贸易主义难免会被一些国家作为贸易保护工具来使用,但总体上讲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人文贸易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在这一价值取向下应采取的策略。

    2005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对外贸易、环境污染与政策调整

    沈亚芳 ,应瑞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贸发展战略是基于自然资源、劳动力、环境标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认为在核算比较优势时未考虑环境成本是导致污染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我国出口导向产业政策的几点建议。

    2005年01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0 ]
  • 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

    朱京安 ,杨越

    长期以来,人们对绿色壁垒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绿色壁垒可以分为善意的绿色壁垒和恶意的绿色壁垒。针对不同的绿色壁垒应采取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应对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绿色化,绿色壁垒将成为更广泛、更隐蔽的贸易壁垒,那种寄希望于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消除绿色壁垒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应顺应历史潮流,推进我国产业的绿色化建设,尽快完善我国绿色壁垒的法律制度。

    2005年01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东亚区域货币联盟实践、前景与对策

    丁志杰

    东亚区域货币联盟得到大多数理论研究的支持,各国政府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东盟10+3货币互换安排和亚洲债券基金是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在可预见的将来,东亚有可能出现某种松散的货币联盟,以流动性提供机制为核心、建立相对灵活的汇率稳定机制、以其他经济领域一体化为基础、保持“亚洲传统”的特色,是东亚货币联盟的四大特点。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灵活的政策,在全面经济金融合作的基础上支持区域货币联盟,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5年01期 70-7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产业海外转移趋势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王爱凡 ,饶传坤

    选取产业海外转移较为严重的日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状况、日本产业海外转移趋势及产业海外转移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影响,并据此分析了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2005年01期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潘辉 ,吴玲

    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就安徽省这样一个地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华东地区,同时又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西部省份接壤的特殊省份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5年01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大国政府间的汇率博弈——中美巨额贸易差额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赵春明 ,王怀民

    从中美两国博弈的角度来看,美国会迫使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两国间长期存在的巨额贸易差额。在本文的研究中,美国效用期望值最大时的最优升值率介于0和茁之间,中国的最优选择是允许人民币升值,但最优升值率为茁/2。在人民币升值后,如果美国仍进行报复,中国的最优选择是进行反报复,并可通过合理选择报复对象以实现最优。

    2005年01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析我国外汇占款对冲策略

    田华臣 ,张宗成

    根据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固定汇率、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自主的“三元困境”在我国的具体表现。指出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顺差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与外汇储备增长的矛盾。说明为控制流通中的货币而被动进行的单向对冲操作的成本昂贵,并且是以牺牲货币政策自主为代价的,还易积蕴金融风险,酿致恶性后果。证实了外汇占款对冲策略的不可持久性,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并放松资本管制。

    2005年01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与中国技术发展

    汪元元

    人们一般认为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提高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利润空间,补偿了其R&D投入,从而可以激励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投入,最终有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检验发现,优惠政策对吸引高新技术的外资企业没有什么作用,或者要其起作用的话,中国的利润损失巨大。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先进的成熟技术,但与此同时,落后技术也有了在中国发展的空间。

    2005年01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外资服务企业中国市场进入模式的实证研究

    郑长娟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服务业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本文选取2001年进入上海市的外资服务企业作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列联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外资服务企业中国市场进入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具有更强烈的独资倾向,并对服务行业类型、经营期限、资本密集度以及文化距离因素对外资服务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2005年01期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9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向预期

    赵伟 ,古广东

    从总体规模、分布结构、并购动机、方式与效应等角度入手,考察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向作了前瞻性预期。

    2005年01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9 ] |[阅读次数:0 ]
  • 隐性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罗永泰

    从营销创新的角度探讨了隐性营销的支撑体系、传播体系和关系体系。支撑体系是实施隐性营销的前提,传播体系和关系体系是隐性营销体系的主体。通过三者之间有机的互动来创造顾客需求,实现企业营销目标与顾客需求的良性循环。

    2005年01期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全球化下海关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陈晖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海关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好海关有效监管和便利贸易之间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海关法纷纷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海关组织和通关程序,实现快捷通关、促进贸易发展;合理分配权利和义务,满足通关效率的需要;海关法的立法体例凸现通关制度的模式等。海关法的渊源则表现为国内海关法的国际化、国际海关法的国内化、区域海关法的兴起等特点。中国海关法应进一步完善海关法律体系,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005年01期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中国、美国、欧盟反倾销法的差异比较和借鉴

    周俊玲

    美国和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申诉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本文对中国、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法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中国与美欧反倾销法的分歧和冲突,以及中国反倾销法的若干不足之处,为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提供借鉴。

    2005年01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杨小凯教授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

    国彦兵

    著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独创了超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并运用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对国际贸易新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拟对此进行简单介绍,谨以纪念杨小凯教授。

    2005年01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