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克鉴;李晓静;崔旭;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立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必不可少的环节,生产性投入进口与生产率乃至贸易利得的关系是当代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构建2003—2016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集(其中垂直溢出的样本区间为2003—2014年),从水平影响和垂直溢出两个维度研究生产性投入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将资本品和中间品加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虚拟变量、种类都显著促进了企业生产率提升,中间品的影响更大;两类产品的前向和后向溢出均能提高生产率,资本品溢出效应更明显。上述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及较好解决内生性情形下均成立。生产性投入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行业、所有制和是否出口呈现差异,通过技术外溢效应、竞争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发挥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及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020年10期 No.454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毛其淋;王翊丞;
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进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僵尸企业显著降低了非僵尸企业的进口规模。具体而言,地区-行业层面僵尸企业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非僵尸企业进口规模平均下降0.15%;此外,僵尸企业还对非僵尸企业的进口决策、进口种类和进口质量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僵尸企业显著提高了非僵尸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对其进口产生抑制效应,并且这一抑制效应在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僵尸企业确实是通过加剧融资约束进而影响非僵尸企业的进口。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纯一般贸易企业和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的进口的抑制效应更大,另外僵尸企业对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较大,而对消费品进口的影响较弱。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可以缓解非僵尸企业的融资约束、减少资源错配,进而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进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期 No.454 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胡雪萍;许佩;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其质量特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2001—2016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样本,研究五个不同FDI质量变量(FDI盈利能力、FDI管理水平、FDI技术水平、FDI出口能力和FDI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强的FDI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或缺的资本要素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管理能力强的FDI具有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能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国内企业以承担最小成本和风险的方式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 FDI出口能力并未显著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与当前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和质量有关;大规模FDI流入杠杆高的房地产行业以及污染严重的交通运输和电力生产行业,显著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各FDI质量特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因此,本文建议侧重引进盈利能力强、管理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FDI。同时,应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侧重引进不同质量特征的FDI,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期 No.454 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3 ] |[阅读次数:0 ] - 郑玮;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组织学习的理论视角,探究企业国际化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与机制,并重点聚焦于合作创新这一开放式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2008—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1644家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合作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高管海外背景及企业所在地的制度环境对国际化与合作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海归高管比例的增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际化对合作创新的影响。本研究对我国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启示。
2020年10期 No.454 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3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魏浩;袁然;苏航;
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的双边国际人才流动和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人才流动对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际人才流入、国际人才流出对中国消费品出口规模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国际人才流入有利于带动中国消费品出口规模的增长,但是,这种规模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我国低技术消费品和中技术消费品出口规模的增长;相比而言,国际人才流出对我国消费品出口规模的整体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但是,会通过带动高技术消费品出口规模的增长进而推动我国消费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多种方法检验证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国际人才在出口贸易特别是消费品出口中的作用,加强国际人才网络的构建,服务"稳外贸"目标,推动出口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期 No.454 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袁征宇;王思语;郑乐凯;
制造业服务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增强产品服务价值作为塑造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本文基于WIOD跨国投入产出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行业的投入服务化程度以及企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研发创新这一中介渠道间接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另外,企业的国际分工参与程度越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质量促进效应越强,且对不同资本密集度企业具有差异性化影响。同样,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投入也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影响。
2020年10期 No.454 8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