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磊;盛斌;王小洁;
就业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采用微观企业数据对进出口贸易与企业就业波动的内在关联与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非贸易企业相比,从事进出口的企业具有较低的就业波动性。进出口量越高以及进出口强度越高的企业,其就业波动性越低。同时,永久贸易商相比临时参与贸易的企业具有较低的就业波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更高数量的出口目的国以及出口种类与更低水平的就业波动性相关,进口国家数量与企业就业波动负相关,但是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对企业就业波动无显著影响。对进口的分解表明,进口强度和就业波动性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中间品决定的。区分不同收入水平伙伴国贸易发现,与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进行贸易,其就业波动性较低。区分企业所有制特征发现,进出口对企业就业波动的负向影响对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比较显著,但是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发现对全球贸易保护升级背景下,用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稳定就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0年08期 No.452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2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黄先海;何秉卓;
本文通过设定政府效用最大化条件,以Triffin比率测度一国适度外汇储备标准,以拓展的泰勒规则拟合国际真实利率波动,将Mundell-Flemming模型的国际收支平衡要求纳入Krugman两地区"中心-外围"模型中,模拟了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所产生的产业聚集效应,还原了政府基于效用最大化原则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决策过程,实现了贸易成本的内生化与"中心-外围"模型的动态化。我们以2005年至2015年G20国家消费与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使用Dynare和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政策仿真模拟,考察了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策略、效果以及对紧缩性、扩张性国际货币政策和保护性国际贸易政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全方位的自由化措施,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产业区位聚集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使得我国宏观环境在面对国际外部冲击时反应更为稳健。
2020年08期 No.452 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程锐;马莉莉;
本文以中国高校扩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高校扩招引起的高级人力资本扩张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依然稳健;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出口到高收入经济体和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经济体的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大;随着行业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高级人力资本扩张的影响逐渐由抑制转向显著促进;随着间接融资程度和政府控制程度的提高,高级人力资本扩张的提升作用逐渐降低并最终消失;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具有通过强化产业内分工而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
2020年08期 No.452 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2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许和连;金友森;王海成;
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经理自主权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理自主权的扩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显著且稳健的促进作用;经理自主权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多个方面存在异质性,其对国有控股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质量差异幅度较大的产品和行业内经理自主权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更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理自主权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资本投资和实施薪酬激励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2020年08期 No.452 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肖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转型国家背景下,劳动收入差距和资本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省际宏观经济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倒U型,即劳动收入差距的扩大在最初会促进经济增长,而当收入差距较大时,劳动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会阻碍经济增长;而资本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现象同时存在的理解。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为同时实现稳增长和社会公正的目标,本文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劳动力市场、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对资本性收入进行税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2020年08期 No.452 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10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高奇正;刘颖;陈实;蒯昊;
本文基于开放二元经济模型和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对转型国家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中国的数据展开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1)转型国家在农业生产率增长迟缓、农业劳动力不足以及农业资源禀赋限制的条件下,将会迎来开放条件下的农产品短缺点,进而推动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而且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进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2)最晚在2009年中国迎来了开放条件下的农产品短缺点,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源禀赋是影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3)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效率寻求和农业资源寻求的动机,自2009年以后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更多地寻求农业资源。(4)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进口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工业增长扩大了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本文的研究为转型国家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揭示了其发展规律。
2020年08期 No.452 11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2K] [下载次数:1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韩嫣;武拉平;
本文利用1998—2013年中国农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角度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农业创新的溢出效应,同时详细考察了溢出效应的6个渠道,通过建立门槛模型对各渠道吸收能力的门槛值进行了测算,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外商投资企业和不同地理位置FDI溢出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FDI对国内农业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为负的后向溢出效应、逆向溢出效应和正向人员流动效应,且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更易从FDI溢出中获益;相较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对国内农业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更显著,省内外商投资企业也更易对国内农业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应鼓励合资企业的建立,同时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吸收能力。吸收能力较弱的国内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员工来提高创新水平,而吸收能力较强的国内农业企业可以选择从上游外商投资企业购买高质量投入品来获得创新溢出效应。
2020年08期 No.452 13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2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