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名家名栏

  • 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外资进入与中国内资企业出口技术含量

    沈国兵;黄铄珺;

    本文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究了外资进入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降低了内资企业的出口技术含量,但是外资进入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提升了内资企业的出口技术含量;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进入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内资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并且对高技术水平内资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外资进入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通过提升内资企业进口技术含量和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了内资企业的出口技术含量。

    2020年04期 No.448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2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经贸论坛

  • 行政审批简化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基于核准权下放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

    曾守桢;余官胜;

    行政审批简化降低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提高了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通过降低生产率门槛促使更多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替代出口贸易进行国际化。本文在构建理论框架阐述该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展开实证检验。以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项目管理程序试点工作的通知》为准自然实验,本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回归,发现核准权限的下放能同时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数,有效地验证了行政审批简化产生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在政策上,本文的研究意味着进一步坚持行政审批方式的简化是继续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有效方式。

    2020年04期 No.448 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中间品进口来源地结构与企业加成率: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陈昊;李俊丽;陈建伟;

    开放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保持稳定发展,对于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企业搜寻密度模型,并利用2001—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首次考察了进口中间品来源地数目和来源地集中度变化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机制与效果。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来源地数目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负向显著,而进口来源地集中度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正向显著。分样本回归结果还发现,在基本结论和总样本无显著差异的同时,不同控股类型、出口行为、贸易方式、进口来源地特征的企业,其中间品进口来源地结构与企业加成率的关系存在程度上的明显不同。因此要维持企业稳定发展,需要鼓励企业进口来源地集中化,这有利于企业加成率的提高。

    2020年04期 No.448 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1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IP政策的扩张策略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基于“外压内应”机制的实证分析

    孙玉红;马志鑫;盛莉;

    本文根据1995—2015年美国知识产权(IP)保护的扩张策略和121个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的典型事实,将公共政策扩散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与新区域主义"市场换规则"的讨价还价机理相结合,构建了非对称格局下美国IP政策扩张至发展中国家的"外压内应"机制,并以此为框架建立回归模型,评估导致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的内外因作用效果。从外压效力来看,除了强制手段之外,美国扩张策略均对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稳健性。从前后分期来看,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施压的强制方式,如特别301条款、GSP附加条件等单边胁迫手段在2000年前效果显著,但在21世纪已难以发挥主要作用,而契约化的FTA方式能更有效地提升伙伴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从内部因素看,与外资额增加相比,发展中国家对美出口额的增加更显著地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因此,一国掌控规则话语权的前提是市场实力;契约型策略是一国成功输出规则的最佳方式,其他非强制策略有助推作用。

    2020年04期 No.448 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10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

    郑淑芳;谢会强;刘冬冬;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双向国际直接投资(FDI)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将降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嵌入程度,但提高其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FDI)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嵌入程度,通过FDI和OFDI影响价值链分工地位,其中OFDI发挥的中介效应大于FDI;(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以及关于进出口规模的门槛效应。本研究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国内投资的影响研究拓展至跨国投资领域,并延伸至价值链升级层次,不仅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关系的黑箱,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理解,还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更高层次攀升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2020年04期 No.448 6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3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1 ]

全球价值链

  •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蔡礼辉;张朕;朱磊;

    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GMRIO),在充分考虑中间投入结构系数差异和行业化石燃料氧化率差异的基础上,对2003—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及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不同GVC嵌入方式与CO_2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行业前后向GVC嵌入度总体波动上升,并呈现出明显的"M"型变化态势;(2)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总量逐步增长,其中电力燃气热力及空调系统供应业、基本金属制品业等四个行业CO_2排放量占比高达73. 64%;(3)基于前向关联的GVC嵌入度与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呈U型关系,而基于后向关联的GVC嵌入度与CO_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4)前后向GVC嵌入度对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上述结果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关键变量替换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2020年04期 No.448 8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4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服务贸易

  • 服务业开放如何提升企业全球生产链地位——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实证研究

    余骁;郭志芳;

    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在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降低服务贸易壁垒,鼓励外资进入服务领域,将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攀升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我国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开放提升制造业企业全球生产链地位的程度以及可能的途径。研究发现,我国上游服务业开放程度的扩大有助于提升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全球生产链地位,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推动产品升级两个渠道影响自身生产链地位。进一步,文章还发现上游服务业开放对下游制造业全球生产链地位的影响依企业离技术前沿距离以及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而存在非线性特征,且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0年04期 No.448 10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2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融资约束对中国区域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

    刘会政;宗喆;

    融资约束通过交易成本、要素结构、技术创新等途径影响一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且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通过将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与世界投入产出表相结合,测算了中国八大区域的融资约束程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地位,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我国区域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融资约束是影响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重要因素,影响显著为负;(2)且各区域交易成本、要素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地位的作用受融资约束的影响;(3)因内源和外源融资约束作用程度不同,融资约束影响程度在各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4)融资约束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关联度的提升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后向关联度则呈现出梯队化特征。上述发现为协调区域全球价值链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0年04期 No.448 12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1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资本账户开放下SDR定值货币发行国金融风险传染性和波动性分析——以美国和中国为例

    杨荣海;吴菲;

    本文选择美国和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在以混合法计算资本账户开放基础上,借鉴克利夫兰金融压力指数(CFSI)思路,测算资本账户开放下的金融风险,并运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非对称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TARCH)分析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波动性。结果如下:美元和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SDR)定值货币以来,美国和中国混合资本账户开放度呈现出一旦SDR定值货币权重发生变化,其数值会表现出剧烈变动的特点;在美国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下的金融压力指数构成中,资本账户开放风险指数占据了重要位置;只有股票风险压力指数对美国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风险压力指数有传染性影响,但影响方向相反;货币风险压力指数、债务风险压力指数对美国资本账户开放风险压力指数有负向传染性影响,而中国则没有任何压力指数对资本账户开放压力指数有影响;美元和人民币成为SDR定值货币以来,美国金融风险波动具有非对称效应,而中国金融风险波动则具有波动聚集效应。

    2020年04期 No.448 14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海外华侨华人网络、组织学习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创新效应

    陈初昇;王玉敏;衣长军;

    本文旨在拓展与揭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关系网络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与作用机制。获取逆向技术创新效应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重要动因。本文结合社会网络理论、网络嵌入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以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3696家OFDI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工具变量GMM方法对海外华侨华人网络、组织学习与中国企业OFDI逆向技术创新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海外华侨华人网络与企业OFDI逆向技术创新效应之间存在非线性"倒U型"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网络对OFDI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过犹不及"现象;(2)组织学习能够调节海外华侨华人网络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与利用式学习相比,探索式学习更能负向调节海外华侨华人网络与企业OFDI逆向技术创新效应之间的"倒U型"关系。本文对新时代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过程中如何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网络和组织学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与现实意义。

    2020年04期 No.448 156-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1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贸易问题》选题参考

    <正>1.国际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2.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影响研究3.利用微观数据和大数据的国际经济学经验研究4.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竞争优势研究5.新科技革命与国际贸易研究6.开放经济对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研究7.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研究8.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9.跨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2020年04期 No.448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