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洲;马野青;
本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发布的投入产出表,首次从三次产业整体到产业细分多个维度,基于增加值投入产出分解法重构测算了2000—2014年全球43个样本经济体的真实出口技术复杂度,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入世前后的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及经济开放对出口技术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入世后中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较快,但指数增长的背后更多是跟上全球出口技术复杂度上升之势的水平效应,能够最终推动中国技术复杂度相对超越的增长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相对落后的局面尚未改变;造成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落后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服务业内部产业的众多出口短板同制造业、服务业内细分出口产业的低端集聚而并非三次产业出口失衡;半参数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开放和出口技术复杂度间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性。中国应坚持扩大经济开放的政策方向,让本土产业充分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以获取全球技术进步"高昂的果实",促进价值链攀升,推动经济增长。
2020年01期 No.445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刘信恒;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在测算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异质性检验;出口退税引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的一般贸易占比调节效应大于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从出口退税的视角解释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事实和路径。
2020年01期 No.445 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张书博;
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干预的正当性一直饱受争议。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资源禀赋差异的视角入手,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税、贸易开放"补偿效应"的H-O理论分析框架,来探究贸易开放过程中政府的干预逻辑。研究发现:(1)富人效用水平和政府税收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2)当政府以税收来提供公共服务时,富人与穷人都存在一个福利改善的政府干预区间或税收区间;(3)随着贸易开放的深化,分工效应会使富人和穷人所需的政府干预上限上升和下限下降,进而使得政府的可干预区间扩大;(4)在贸易开放过程中,劳动密集型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可干预区间扩大的幅度更为显著,原因在于其穷人福利改进下限向下拉动的作用是资本密集型国家的近4倍。本文又对其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有效支撑了以上的发现。
2020年01期 No.445 3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梅;李磊;郑妍妍;
中间品贸易影响着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理论上,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进口会通过技术溢出形成脑力技能偏向,而降低对运动技能的需求。考虑到女性劳动者在脑力技能方面的比较优势,中间品贸易将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上的两性平等。本文基于2004—2007年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综合考察中国企业参与中间品进口对女性就业和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促进女性就业还是缩减性别工资差异方面,中间产品进口均有助于促进我国劳动市场上的性别平等;在考虑了中间品进口不同维度、异常样本点和内生性问题后,此结论仍具有稳健性;从行业、地区和所有制差异来看,这种促进作用对资本密集行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影响大于非资本密集行业和低技术行业,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对女性受教育水平高的地区的影响大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大于内资企业。对此,我国政府应该顺势而为,加强这种促进作用,努力打破我国劳动市场上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2020年01期 No.445 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刘晴;孙景;苏理梅;
本文以现有集聚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基础,基于信号效应的视角,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分析了出口国别集聚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口国别集聚与传统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机制大相径庭,国别集聚主要通过信号效应影响异质性企业出口;高效率企业倾向于选择专业化国别集聚,以缓解特定出口目的地的不确定性影响;低效率企业则倾向于选择多样化国别集聚,进而降低在不同目的地之间转换的市场进入成本。基于中国微观层面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本文为理论假说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2020年01期 No.445 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珍增;杨宏;
本文基于利益集团政策游说理论,运用Probit回归方法分析了征税清单调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清单内的中间产品和消费品在调整过程中更容易被剔除,同时产品所属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企业更容易联合起来提出反对意见,产品更容易被剔除出清单;在华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对清单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不同用途产品上的征税倾向存在差异,对于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跨国公司内部进口占比越高则越容易被剔除,但对于资本品则并非如此,这说明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附加关税会使跨国公司利益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在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加深的背景下,如何借助贸易伙伴国内利益集团的力量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0年01期 No.445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