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


经贸论坛

  •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张明志;吴俊涛;

    本文借鉴Cai和Stoyanov (2016)的方法,把蕴含在劳动力内的能力划分为年龄增值型技能、年龄贬值型技能和体能,并利用2012—2016年"省级—行业"层面的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人口老龄化会显著促进密集使用年龄增值型技能的行业出口;(2)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密集使用年龄贬值型技能和密集使用体能的行业出口。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表明:(1)与外资参与度高的行业相比,外资参与度低的行业出口受人口老龄化不利冲击的影响更大;(2)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更为显著;(3)制造业行业出口主要受乡村户籍人口老龄化的影响;(4)省际人口流动降低了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行业出口的影响。因此,积极发挥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行业出口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冲击,是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9年08期 No.440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2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67 ]
  • 全球价值链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与影响因素的测度研究——基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的视角

    张丽娟;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2019年08期 No.440 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2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73 ]
  • 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偏年度效应”研究

    刘洪铎;陈晓珊;李波;

    利用2001—2004年中国海关月度贸易数据,本文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统计的"偏年度误差"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贸易企业的进出口动态在跨月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事进出口活动的新企业数量的各月平均占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态势;采用日历年统计方式计算中国企业的年均进出口增长率以及按月统计的年均进出口增长率,前者会出现大幅高估的现象,且以首个贸易时间段最为明显,而后者则会产生低估前8、9个月的进出口增长率以及高估后3、4个月的进出口增长率的统计误差;采用日历年统计方式来计算中国企业的相对进出口水平,会引发相对进出口额的低估以及相对进出口增长率的高估问题;剔除"偏年度效应"后,扩展边际在进出口增长分解中的贡献率显著上升,这说明传统的日历年统计方式低估了扩展边际的作用。综上,忽视"偏年度效应"容易引致贸易统计指标出现失真失实等统计幻象,针对此引入相应的修正方法并评估其政策效应,应成为未来完善外贸统计标准与强化外贸统计分析的题中之义。

    2019年08期 No.440 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6 ]
  • 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动态传递效应研究

    郑燕;丁存振;

    本文选取2001年1月—2017年6月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和DCC-GARCH模型分品种从不同政策背景、不同贸易强度以及不同价格波动情况等多视角分析了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结果显示: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实施会降低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但不同农产品政策的影响存在差异;贸易规模越大,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越强;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国内农产品价格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反应更灵敏;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关联性上看,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越高、贸易量越大,国内与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关联性越高,而农产品政策的实施会对部分农产品国内与国际价格波动的关联性造成影响。

    2019年08期 No.440 4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2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75 ]

全球价值链

  • 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模式——影响机制与调节效应

    罗军;

    本文首先分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影响的机制,并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在生产性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企业功能升级中的调节效应。之后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区分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影响差异,最后建立门槛模型考察贸易自由化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生产性服务进口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品升级。第二,由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成本增加效应大于技术创新效应,生产性服务进口抑制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功能升级。第三,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模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第四,贸易自由化在生产性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企业功能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贸易自由化门槛效应。

    2019年08期 No.440 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180 ]
  •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进口中间品异质性的研究

    刘会政;朱光;

    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技术溢出与"低端锁定"等效应往往相伴而生。本文以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使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不同来源的进口中间品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异质影响。结论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而中间品进口中的中间制造品以及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中间品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中间制造品的促进作用最强。本文认为,不同来源的中间品实际上暗含了不同的嵌入方式,研究结论从调整中间品进口结构的角度为中国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构建"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方向。

    2019年08期 No.440 8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0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295 ]
  • 区域贸易协定的水平深度对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张中元;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所提供的有关区域贸易协定中的52项条款规定,以及每项条款规定法律可执行性的信息,构建区域贸易协定的水平深度指数,实证检验其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的"总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WTO+"条款与"WTO-X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核心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将"核心深度"条款区分为"边界深度"条款与"边界后深度"条款后,只有"边界后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核心深度"条款中,"边界深度"条款需要与"边界后深度"条款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进而对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影响。

    2019年08期 No.440 9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185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

    郑丹青;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全球价值链的格局。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全面评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并呈现出递增的持续滞后效应;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投资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大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当地生产型企业的价值链推升效应明显大于商贸服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表现出超过整体平均水平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继续有效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构建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有力的微观经验支撑。

    2019年08期 No.440 10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4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262 ]

贸易壁垒

  • 美国知识产权调查的贸易抑制效应研究

    代中强;蔡华津;

    本文在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中加入美国知识产权调查因素,定量分析知识产权调查影响贸易伙伴对美出口贸易的程度。使用2000—2015年美国同48个贸易伙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对贸易伙伴的出口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通过反事实模拟分析,美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使得其主要贸易伙伴对美出口额平均下降0. 45~4. 33个百分点;进一步利用原告胜诉案件数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原告胜诉将对贸易伙伴对美出口产生更强的贸易抑制效应,平均下降0. 57~5. 25个百分点;反事实模拟研究证实我国遭遇的贸易抑制效应最大。

    2019年08期 No.440 12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3 ]

国际金融

  • G20国家差异化金融条件下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传导研究

    崔百胜;高崧耀;

    本文基于动态模型选择—时变参数—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DMS-TVP-FAVAR)构建金融条件指数(FCI),度量G20主要成员国的金融状况,进而建立以FCI为转移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目标变量在内的面板平滑转移回归模型(PSTR),以研究G20成员国及其中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G20国家中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比新兴经济体更大;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不仅在不同金融状况下表现出非对称性,也在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表现出异质性;当金融状况低迷时,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数量型货币政策均对产出表现为正向冲击,同时,新兴经济体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远高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发达国家表现为正向冲击,在新兴经济体表现为负向影响;当金融状况一般时,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估计系数更易平滑转移,说明此时货币政策调控具有不确定性;当金融状况良好时,发达国家数量型货币政策产生负向影响而新兴经济体表现为正向影响,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存在差异性。

    2019年08期 No.440 13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8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2 ]
  • 企业国际化是外汇风险对冲的动因吗

    赵峰;祖博男;程悦;

    本文以中国上市跨境投资企业为样本,主要从非线性关系的视角研究了国际化程度是否是企业做外汇风险对冲的动因。研究发现:(1)在考虑外汇风险敞口的冲击效应时,发现虽然国际化深度和广度都是外汇风险对冲的动因,但外汇风险敞口的冲击降低了国际化深度对风险对冲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外币债务与外汇衍生品使用呈现"互补"关系。分样本研究发现,若企业设立的是生产型海外子公司,则国际化广度可降低外汇风险敞口,但对于贸易型海外子公司,国际化广度的作用则相反。(2)在考虑结构突变时企业国际化与外汇风险对冲的非线性关系,发现随门槛变量的不同,它们之间可呈现出"倒V型""倒U型""U型"等多种关系类型。由此可知,不同的企业特质会对两者关系产生影响:中低国际化深度、中大型规模、较高跨境投资额的企业国际化深度是外汇风险对冲的动因,国际化广度全阶段、中大型规模、中低跨境投资额的企业国际化广度也是对冲动因,其他情况下均不是外汇风险对冲的动因。本文不仅拓展了既有的国际化理论研究,而且对中国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也有借鉴意义。

    2019年08期 No.440 15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4 ]

  • 《国际贸易问题》选题参考

    <正>1.国际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2.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影响研究3.利用微观数据和大数据的国际经济学经验研究4.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竞争优势研究5.新科技革命与国际贸易研究6.开放经济对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研究7.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研究

    2019年08期 No.440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7K]
    [下载次数:1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下载本期数据